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术中超声及超声造影在脑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诊断为脑胶质瘤患者62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参照WHO2000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级标准[3],低级别胶质瘤28例(Ⅰ、Ⅱ级),高级别胶质瘤34例(III、IV级),年龄7~70岁,平均年龄(44.76±13.46)岁。仪器设备:术中探测用Aloka prosoud1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具有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contrast pulse sequencing, CPS),术中超声专用探头UST9133,频率3.0~6.0MHz。超声造影:采用Bracco公司生产的SonoVue(注射用六氟化硫粉剂59mg/支)。研究方法:(1)术前了解患者病史,查阅CT、MRI等影像资料初步了解肿物情况。(2)超声探头准备,外科医师开颅过程中将术中超声专用探头涂耦合剂后连同导线套无菌腹腔镜套固定于手术台上备用。(3)超声操作:1)肿瘤切除前:去除骨瓣后,由手术医师将准备好的探头用少量生理盐水做耦合剂置于硬脑膜上或直接置于脑膜表面行超声扫查,超声医师现场指导并调节超声仪器使图像显示清晰,对感兴趣图像、目标进行相关操作。通过多切面扫查,观察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流分布、周围水肿带及比邻关系,测量距离脑表面的深度,之后启动超声造影,采用Bracco公司的SonoVue(主要成分为六氟化硫),用5ml生理盐水注入59mg干粉剂(SonoVue一支)配置成六氟化硫微泡悬液,经大隐静脉以团注方式注入2.4ml,造影条件机械指数MI0.09-0.18,实时观察肿瘤及瘤周血流灌注情况及增强特点,再次明确肿瘤边界,测量肿瘤大小,准确定位肿瘤,避开重要血管及功能区,为术者提供最佳手术入路。2)肿瘤切除后:肿瘤残余的判断:切除病灶后彻底止血并取出残腔内的止血材料,用生理盐水冲洗残腔2~3次后腔内灌注生理盐水,将超声探头置于生理盐水中对瘤腔内及周围脑表面进行全面扫查,观察残腔各侧壁及底部,判断有无残留病灶,以术区残腔出现不规则强回声团或环带状强回声判断有残留肿瘤,测量残余范围,再次行超声造影,判断肿瘤残余并测量范围。如超声检查判断无残留,则随机取材3处送病理,若超声判断有残留行进一步手术切除并于残留处取材送病理检查。全部病例以病理诊断为标准,回顾性分析不同病理级别脑胶质瘤的超声图像、血流分布、造影增强特点,总结术中超声及超声造影对肿瘤残留判断的应用价值。实验1:62例脑胶质瘤患者肿瘤切除前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肿瘤回声、血流分布、明确肿瘤范围、测量肿瘤大小及距离脑表面的深度为术者提供避开重要血管及功能区的手术入路,肿瘤切除后扫查手术残腔判断肿瘤残余情况。实验2:对44例胶质瘤患者于术中通过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大小、边界、造影增强特点,准确定位肿瘤,通过肿瘤周围不同增强区判断瘤周水肿带。实验3:对31例胶质瘤患者于术中瘤体摘除前后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对照术前肿瘤回声及造影显像特点观察术后手术残腔判断肿瘤残余情况。结果:实验1:术中超声可准确定位肿瘤100%、纠正神经导航的偏差、对胶质瘤残留判断的阳性预测值为71.42%,高低级胶质瘤血流丰富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60,p=0.002)。实验2:44例胶质瘤中Ⅰ级3例,Ⅱ级18例,III级16例,Ⅳ级7例,超声造影能对肿瘤准确定位,明确肿瘤边界、判断瘤周水肿带,实时观察肿瘤增强模式,高低级胶质瘤增强达峰时间、廓清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3:31例胶质瘤常规手术和超声造影引导下手术肿瘤全切除率差异明显分别为45.16%和74.19%(χ~2=5.429,p<0.05),超声造影判断残余肿瘤的灵敏度85.71%、特异度90.32%,常规超声判断残余肿瘤的灵敏度61.91%%、特异度83.87%。结论:术中超声及超声造影在胶质瘤手术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