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郑单958、丰玉4两个夏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条件下株行距配置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抗倒伏能力以及产量的影响,探讨通过合理株行距配置来实现进一步提高种植密度的可行性,为实现夏玉米产量的进一步突破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密度与单株干物质积累呈显著负相关。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逐渐降低,6.75万株/ hm2比9.75万株/ hm~2单株干重增加了35.13%。株行距配置与干物质积累呈显著负相关。在一定的密度条件下,随着行距的增大,单株干物重降低,50cm行距比90cm行距单株干重增加了5.45%-23.89%。所以,在高密度条件下缩小行距增大株距是增加夏玉米干物质积累量的有效途径。2.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叶面积逐渐下降;群体LAI、群体光合势逐渐增加。在一定密度条件下,90cm行距叶面积高峰持续期短,吐丝30天后叶面积指数下降迅速,50cm行距的总光合势明显高于90cm行距。随着行距的缩小,株距的增大,总光合势增加了2%-24%。由此可见,在高密度条件下增大行距缩小株距早衰现象严重,光截获能力弱,光能利用率低。3.密度对夏玉米茎秆性状的影响表现为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增加,茎粗变细。密度对茎秆基部节间硬度、抗折力和植株的抗拉力均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大茎秆基部节间硬度、抗折力和植株的抗拉力显著下降。株行距配置对茎秆基部硬度、抗折力和植株的抗拉力均有显著的影响。在一定的密度条件下,随着行距的增大株距缩小,株高增加,茎粗变细,茎秆基部硬度、抗折力和植株的抗拉力显著下降。所以,高密度条件下缩行增株有利于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4.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存在显著、极显著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增加,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产量降低。株行距配置对夏玉米产量存在显著、极显著影响。在一定密度条件下,50cm行距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0cm行距比其他处理增加3.78%-9.86%。在河北省高产种植区,行距应调整到5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