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优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Er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等教育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优化研究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现代科学技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活跃因素和最重要推动力。而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掌握科学技术并使之发挥作用的则是接受一定教育尤其高等教育的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能够不断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国民接受教育的程度,成为一国在国际竞争中抢得先机的基础。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基地,是保持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只有普遍提高国民素质,才能保障经济社会持续长久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科研水平都得到了明显改善,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任务更加繁重,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峻。而且我国人口众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批高等教育师资队伍,提高有限教育资源利用率,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紧迫问题。本文以高等教育生产率为研究对象,以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为参考系,综合运用多元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等学科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探讨高等教育生产率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构建高等教育生产率研究体系与框架。构建高等教育生产率测度模型,从实证角度测算我国高等教育生产率,并将弹性分析思想融入高等教育生产率变动中,分析高等教育生产率投入要素产出弹性,找出不同投入要素对产出的弹性;最后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及增长方式优化提出可行性对策。从微观与宏观角度对“高等教育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进行研究,一方面能够填补国内在高等教育生产率理论研究领域的空白,构建高等教育生产率研究的理论体系与框架;另一方面为政府部门制定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提供可行性决策依据,因此,本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全文研究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研究部分,第二部分为实证研究部分,第三部分为对策研究部分。第一部分:理论研究部分。本文的基础研究,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1.对高等教育生产率相关理论进行剖析和阐述。其中有生产率理论,包括:生产率的定义与发展、生产率的内涵、外延与测度;人力资本理论,包括人力资本的定义、分类、特征、功能,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的关系;教育资源配置理论,包括教育资源的内涵与特征、教育资源配置的概念、方式,以及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内涵和特点;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部分。2.高等教育生产率及增长方式的理论研究。首先,介绍教育、高等教育、生产率、教育生产率的基本概念,辨析教育生产率、教育效率、教育收益率的区别和联系;其次,界定高等教育生产率的概念,分析高等教育生产率的实质、特点、影响因素;最后,界定高等教育生产率增长方式的概念,划分高等教育生产率种类。为高等教育生产率测度和投入要素弹性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实证研究。本文的研究重点和难点,得出本文的研究观点,是本文的核心部分。1.遵循高等教育生产率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从高等教育投入与产出角度,设计高等教育生产率指标体系,选取22个测度指标。以原子论方法为基础,结合高等教育生产率的定义,通过加权的方式,将高等教育各个直接产出变量与投入变量汇总成直接产出总指数和投入总指数,然后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出高等教育直接生产率,构建高等教育直接生产率测度模型。以高等教育经费或人力资源作为投入,以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额(或贡献率)作为产出,构建高等教育间接生产率测度模型。2.结合1995-2006年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与产出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高等教育直接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5-2006年我国高等教育投入水平不断提高,平均增长率为13.68%,随着高等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我国高等教育产出水平同样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长率为11.47%。自1995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直接生产率波动较大,整体来说,呈先升后降趋势。1995-1999年,高等教育直接生产率不断提高,平均增长率为6%,并在1999年到达最大值。1999年以来,直接高等教育生产率不断下降,从1999年的1.264,下降到2006年的0.805,下降幅度高达50%。3.运用丹尼森因素分析法,计算1990-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贡献额),结合高等教育间接生产率测度模型,测算1990-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间接生产率。测算结果表明,1991-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本呈上升趋势,期间略有波动,但波动幅度不大。1991-2008年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0.81%,在我国GDP年均10.91%的增长率中,有0.088个百分点是高等教育贡献的。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增长速度较快,但从绝对值来讲,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具有巨大提升空间。自1991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间接生产率波动较大,总体呈增长趋势。1991-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间接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2.9个百分点,符合高等教育生产率增长速度偏慢的特点。我国高等教育产出的质量较低,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和科研成果无法有效与社会物质生产相结合,高等教育产出最终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从而造成我国高等教育间接生产率偏低。4.以高等教育人力和资本投入作为生产要素,以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额作为产出,建立高等教育生产函数,构建高等教育生产率投入要素产出弹性模型。结合1991-2008年相关数据,运用逐步回归(Stepwise)的方法,对高等教育投入与产出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在高等教育的众多投入要素中,人力投入对高等教育产出及高等教育生产率的影响最大,教育经费投入(和固定资产投入)对高等教育产出影响都不显著。我国高等教育生产率处于粗放型增长阶段,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产出及高等教育生产率,应以加强高等教育人力投入,即高校教职工数量为主,以经费投入为辅。第三部分:对策研究。本文的落脚点,提出高等教育生产率增长方式优化对策。本部分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转变观念,促进高等教育产业化发展,具体措施有转变高等教育发展观念,树立高等教育产业观,转变政府职能,加强高校办学自主权,健全高等教育市场,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二是改善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具体措施有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优化国家对高等院校的拨款模式及管理方式,创造良好环境,鼓励和引导民办高等教育;三是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具体措施有坚持市场经营管理理念,按社会和市场需求办学,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树立效益理财观,优化财力资源管理,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物资资源使用效率;四是适应社会,强化高等教育服务功能,具体措施有提高高等教育产出质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重视教学,确保学生培养质量。本文的研究尽管在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因个人研究能力、研究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以及研究时间上的仓促,本文研究的范围还比较狭窄,研究深度还不够,针对高等教育生产率研究只是提出了一个大致的研究思路和框架,在高等教育生产率增长方式的判定标准、高等教育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和变动的内在动力等方面都有待以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血液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血液病MDRAb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盲校课程改革给《盲校数学课程与教学》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时代发展和改革的需要,《盲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课程应以培养反思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不断更新和
随着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国家在建筑节能领域不断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建筑节能工作取得良好的发展效果,由于我国公共建筑存量大,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源浪费情况严重,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我国也先后启动了三批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随着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的推进,催发了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市场,在公共节能改造实施中也暴露了很多的问题,如节能改造分配方法中风险和成本投入与改造收益不对等,有损各
对宁波地区软弱地层参数在工程实例中的应用方法研究,论述地层参数确定机制与原理。对地层参数取值方法进行说明,为设计、施工等方面可靠度提供支持,为软土地区同类工程提供
利用数值方法求解了电子枪加热二维合金熔池的流体力学方程组 ,获得了熔池流场的速度、温度和浓度分布 .并且详细地研究了各种特征参量 (如雷诺数、普朗特数、格拉晓夫数和李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逐渐显现,人们对园林绿化的关注度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绿化景观的美观性和实用性迫切需要改善
近日,中国建材集团所属中建材(宜兴)新能源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出1.8 mm、1.6 mm、1.5 mm超薄系列光伏玻璃并实现连续稳定量产,其中1.5 mm是目前世界上能够量产的最薄的光伏玻璃。
期刊
<正>近年来英语高考的内容和形式一直在改革创新中,英语高考着力体现"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的原则。但在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下,教师依旧按照"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
城市用地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体,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需求不断增加。重庆市主城区作为重庆市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区域,城市化呈加速增长态势,城市用地扩
目的探讨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简称继发甲状旁亢)的超声图象与其他颈部病变的区别.方法比较继发甲旁亢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淋巴结的超声图象.结果 53例终末期肾病合并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