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环境下基于实体行为的信任模型研究

来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z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格通过Internet将地理位置分散的闲置资源聚集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但网格系统的开放和动态服务模式,使得系统中实体间的信任关系难以建立和维护,从而严重影响系统安全。为解决该问题,一种动态信任管理技术被引入,以建立和维护系统中实体间的信任关系。目前,信任技术已成为大多数分布式系统,如网格、P2P和云计算等用于解决分布式安全问题的关键技术。深入研究网格环境下的动态信任机制,既具有理论意义亦具有实用价值。  针对网格环境下的实体动态信任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实体行为的信任模型。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研究网格技术的目的和体系结构,以及网格的安全问题和现有的网格安全机制;并在研究目前的信任模型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已有的网格信任模型;  (2)针对网格的动态特性和目前信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实体行为的动态信任计算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对系统用户信任计算的影响,结合直接信任、推荐信任和域信任加权计算用户的访问信任,更加客观地反映用户的信任变化,为系统安全决策提供可靠支持;  (3)基于上述的信任计算方法,建立系统信任模型,通过上述的信任计算方法计算用户信任度,并实现全局的信任传递和信任更新;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一种基于信任度的访问控制机制,基于用户的信任度加强对用户的访问控制,提高系统安全;  (4)利用仿真平台 OMNeT++进行仿真测试,对上述信任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和抗攻击性进行了仿真验证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动态适应性,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用户行为的变化,为系统的信任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从而达到保障系统安全的目的。
其他文献
数字波束形成技术是阵列信号处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已广泛应用于雷达系统、通信系统、声纳系统、天文和医学等诸多领域中。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的主要优点是相移和阵列加权通过数
本部分研究以菠菜和水稻为材料,比较系统的研究了高温对类囊体膜、PSⅡ颗粒、PSⅡ外周捕光天线LHCⅡ、PSⅡ核心复合物和PSⅡ反应中心等不同层次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以探讨
学位
联机手写中文词组识别技术比起单汉字手写识别技术能给用户提供一种更自然、更便捷的手写输入方式。然而,中文手写词组识别技术上面临着较多难题。为了实现这项技术的应用,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