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信息论和梯级模型理论的相关原理来分析时间副词涌现极性特征产生的原因。词语的涌现极性特征是指词语在某些语境隐匿极性特征而在另一些语境显现极性特征的性质。时间副词的涌现极性特征超出了传统意义上对极性词的理解。一直以来,人们所理解的词语极性特征是绝对的、严格的极性特征,一般通过否定测试法和词典来考察某些词项是否属于极性词项。例如“从”和“迄”用作时间副词时是负极性词项,只能与否定成分搭配,不能用于肯定句。但我们发现汉语中存在不少具有涌现极性特征的时间副词,它们与严格的极性词语不同,它们在与不同类型的谓词组合时才显现极性特征。如:(1)学会接纳自己,不要低估自己,要始终相信总有一天自己将拥有一个自己的舞台。(人民网2014—3—18)(2)即便监管者反复强调信托是有风险的,投资者、老百姓始终不相信。(人民网2014—3—11)例(1)、(2)显示,当“始终”与表示持续性心理状态的动词组合时不显现极性特征,既可以用于肯定句,也可以用于否定句。但是,当它与描述事件的谓词组合时却表现出负极性特征,可用于否定句,不可用于相应的肯定句。如:(3)胡适在日记、书信、信稿以及晚年口述史中,始终没有提及过这本书。(人民网2014—3—28)如果把例(3)变成肯定句,语句就不合语法。许多熟语如“前所未有”、“素无来往”等都体现了宏量时间副词与谓词和命题极向的组合规则。我们认为这些组合规则背后潜藏着人们根据概率进行梯级推理的逻辑。同样地,微量时间副词如“忽然”、“马上”等的语境分布也呈现出这样的涌现极性特征。汉语时间副词的涌现极性特征目前尚未获得系统的研究。我们按时间副词的极性特征将它们分为严格极性时间副词、非极性时间副词和涌现极性时间副词三大类,本文重点考察后一类词语的极性语法。本文的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本文归纳和梳理了具有涌现极性特征的汉语时间副词系统。b)本文用单调函数解释了时间副词的语境分布特征。时间副词的强调作用源自其所在命题携带的极大的信息量。时间长度与事件发生的先验概率构成单调递增函数关系:时间越长,事件越有可能发生。因此,极大量时间副词(如“一直”、“从来”、“始终”)在用于叙述事件时,只有在否定语境(如上例(3))或具有否定含义的语境(如“终生难忘”)中才能表达概率极低的、令人惊讶的事件,才能传递极大的信息量,而极小量时间副词(如“马上”)在用于叙述事件时,只有在肯定语境中才能传递极大的信息量。人们只需根据时间副词指代的量值大小与所叙事件的概率之间的函数对应关系就能判断词项在何种条件会显现出极性特征。c)本文还结合概率论和信息论的原理,用数学模型描述含有时间副词的话语命题所含的信息量。d)本文揭示了时间副词涌现极性特征产生的根本原因。本文得出的结论是:时间副词的量值特征、谓词的语义类型(表状态或事件)和命题极向这三者相互配合,共同起到加强信息度和语气的语用功能。本文的结构是这样安排的:第一章,介绍了时间副词的研究概况、本文的研究对象及其极性分类情况。第二章,介绍极性词的研究概况,主要是国外的极性词梯级理论和国内学者对极性词现象的研究。第三章,描写了“一直”、“始终”及“向来”类副词的涌现极性特征并阐释其允准动因。第四章,描写了“忽然”类时间副词的涌现极性特征并阐释其允准动因。第五章,描写了“早早”、“迟迟”及“马上”类副词的涌现极性特征并阐释其允准动因。第六章,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