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术中静脉注射小剂量地佐辛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超前镇痛作用及其对术后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ASA Ⅰ~Ⅱ级、20岁≤年龄≤65岁、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N组)、硬膜外组(E组)和地佐辛组(D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且术后均应用白控镇痛装置(PCA)。N组患者在常规麻醉基础上不做特殊处理;E组患者全身麻醉前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3 ml作为试验剂量,并于手术开始前分两次硬膜外给予0.375%罗哌卡因共10 ml,每隔90min再给予0.375%罗哌卡因5 ml;D组患者在常规麻醉基础上于切皮前5 min、手术结束即刻各静脉注射地佐辛40 μg/kg。术后N组、D组行静脉自控镇痛(PCVA),配方为:14μg/kg芬太尼加入到生理盐水中共150 ml,负荷量3 ml+维持量3 ml/h+单次PCA按压剂量为3 ml,锁定时间20min; E组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配方为:0.75%罗哌卡因30 ml+0.4 mg芬太尼加入到生理盐水中共150ml,负荷量3ml+维持量3 ml/h+单次PCA按压剂量为3 ml,锁定时间20 min。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4h、8h、12h、24h、2d、3d、4d、5 d、6d的疼痛程度,观察术后PCA按压次数、48 h内其他镇痛药的使用情况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采集患者术前(T1)、术毕即刻(T2)、术后4h(T3)、术后24 h(T4)的静脉血,ELISA试剂盒检测各时间点患者血清中IL-6、IL-10、TNF-α的表达。结果:三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麻醉时间及手术时间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术后4h、8h、12h、24h、48h、2d、3d、4d、5d、6d的VAS评分均比N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患者术后4h、8h、12h、24h、48h、2d、3d、4d、5d的VAS评分均比N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患者术后24 h、2d的VAS评分比D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组与N组患者术后第6d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E组患者术后4h、8h、12h、3d、4d、5d、6d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D组T2、T3、T4时点IL-6、IL-10、 TNF-α的表达水平均比T1时点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 IL-10、TNF-α均在T3时点表达最高,T4时点表达较T3明显下降(P<0.05),但未回到T1时点水平(P<0.05)。D组、N组T1时点IL-6、IL-10、TNF-α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N组T2时点IL-10表达水平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T2、T3、T4时点血清中IL-6. TNF-α的表达水平均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在T3、T4时点血清中IL-10的表达水平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48 h内镇痛药物使用比N组、E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术后48 h内镇痛药物使用比N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E组术后PCA按压次数比N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静脉注射小剂量地佐辛可减轻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同时,地佐辛可以增加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而降低炎性因子IL-6、TNF-α的表达,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