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农村书屋”工程,是河南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程,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受到农民欢迎的一项利国惠民的德政工程和民生工程。“新农村书屋”是由政府规划主导、社会各方参与、农民自主管理的,建在行政村上的公用文化设施。实施“新农村书屋”工程是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看书难、借书难、买书难的问题,是促进农民求知成才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愿望的实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
河南省南阳市有1000万人口,80%居住在农村,是典型的农业大市,截至2007年底,已建成“新农村书屋”107个。对16个“新农村书屋”的调查显示,“新农村书屋”场地选择多种类型,资金筹措多种渠道,基本设施多重标准,管理人员多种来源,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产权归全体村民,开放时间灵活,读者满意度高。书屋对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业发展有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资金短缺、投入不足、图书配置呆板失衡、管理松散、缺乏硬性约束以及书屋影响力和吸引力不足等问题。
为实现“新农村书屋”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加大投资与扶持力度是先决条件,书屋坚持以服务“三农”为本是有效途径,新华书店构建发行网络、提高服务水平是重要保障,出版单位出版适合“新农村书屋”的优质图书是根本保证,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新农村书屋”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