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文化网络”与民族认同——安徽砀山回民许庄案例解读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os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民许庄是位于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回族村落,经受着主流文化的影响和现代化的冲击,它的民族认同和文化经历着变迁。本文以回民许庄的民族认同为个案,探讨了“权力的文化网络”与民族认同的关系,认为人们的认同中的价值性因素,也可称原生性因素,经受着“权力的文化网络”的外在关系网的潜移默化的力量而内在化;而在与外族互动的过程中个人认同选择性地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既可以是加深了原来的认同,也可能朝着反向的方向作用。在回民许庄文化编织成的权力网络包括亲属关系、宗教信仰、历史记忆、婚姻关系、家族观念、乡村权力精英以及和汉族的外界互动等。这些互动关系影响了人、民族在整个关系网上的位置和流动。为什么世系因素和文化原则形成的规范会成为族群认同的依据,进一步推导,是因为“权力的文化网络”长期作用于人们的生活才使得世系和文化原则成为一种族群认同的规范。而“权力的文化网络”更说明了人们由于在资源竞争分配过程中处于不同的位置的影响而选择了族群认同,这也说明了族群认同的工具性和场景性。这种概念本身的逻辑也证明了族群认同的原生性和工具性不可分割。“权力的文化网络”的作用是民族认同的“原生论”和“工具论”的结合,相当于辩证阐释理论,将个人价值和文化价值、个人利益与民族利益的关系中起着统筹的作用。
其他文献
在国家大力倡导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背景下,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作为湖北省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于2005年制定并通过了《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要
土族世代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山东南麓及黄河、湟水、大通河和洮河流域,为青海省五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土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主要聚集在青海,青海土族人口
学位
提及藏区的生计方式,人们会普遍认为藏族人过着牛羊为伴,以酥油糌粑为主食的生活,但如果用这些基本认知概括当代藏区民众的生活,无疑是不确切的。因这种刻板印象忽略了藏族自身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