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科依托实验而不断发展、进步,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科学探究精神方面实验探究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意义。新课标指出要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开发适合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验项目,充分利用来自生活中、实验室甚至垃圾桶等各种实验资源做实验。针对于本文,笔者主要阐述了自制教具从诞生到相对成熟的改进过程,旨在提供一种自制教具的方式方法。本研究一共分为六个部分来展开。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阐述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以及自制教具都提出新要求的前提下最终确定了该研究的题目;其次,通过对研究生阶段自制的教具进行归纳总结在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自制教具典范的同时又可以达到为自制教具提供理论依据目的,从而体现了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最后全面分析国内外对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以此来找准该本课题的研究方向。第二部分为理论研究,该部分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为自制教具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在第一节中,主要对本文所要使用到的教具、自制教具这两个名词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其次,分别结合杜威的“做中学”教学理论、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阐述了自制教具对实际教学所起的促进作用以及其重要性。最后再讲述自制教具的教学功能。第三部分主要是讲述自制教具对中学物理教学的促进作用。在该部分中笔者分别对自制教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自制教具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自制教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学生参与自制教具能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动手能力;自制教具有利于弥补教学仪器之不足这五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了自制教具与实际教学的紧密结合。第四部分主要对自制教具的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分别从启发性、经济性、可靠性、可观性四个方面谈论了教具制作的基本要求;其次再详细阐述了自制教具最重要的环节---设计环节;最后归纳自制教具材料的主要来源为拣、拆、要、买共四个渠道。第五部分为中学物理自制教具的改进及其实践案例剖析,该部分内容是本研究的重点,同时也是笔者所的主要工作。在该部分中,笔者从力学、热学、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学、电学五个部分入手,对五个部分的自制教具进行剖析,首先介绍举例中改进后的自制教具原型来源于何处、笔者所在团队所做的工作以及改进后的教具优势何在;其次再分别从该教具的作用及特点、教具装置图、制作材料、制作方法四个方面介绍了该教具的制作工艺;最后分析该件教具的成长过程,从最初的状态到至今较为成熟的演化过程,对方法进行梳理,以及该件教具如果用于中学物理课堂的时候对于学生思维的引导与改进之前的不同之处,同时给有意于教具制作的同行们提供自制教具改进的实践案例。第六部分为结论与展望以及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最后对于教具制作和自制教具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笔者的希冀,在结论部分,主要为总结第五部分中改进教具在改进过程中的共性,从中提炼出一种制作教具的改进方式。在建议部分笔者寄希望通过呼吁能有更多的中学教师能够加入到自制教具的队伍中来,为更好的实施物理基础教育做出贡献。研究结果表明,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具改进,以此带来现象更加明显、思路更加清晰、成本更加低廉的实验教具,这样既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还能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此文能为有志于教具改进的教师提供一些可行的经验和可靠的依据,为教具对提升教学效果的理论研究充实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