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CFD(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地铁站台及站厅空间流场、温度场、CO2以及颗粒物浓度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查找参考文献等途径,先对地铁站染污物(CO2、PM2.5、PM10)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及危害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站厅双送中间回站台双送中间回(模型1)、站厅双送中间回站台单送单回(模型2)、站厅单送单回对应站台双送中间回(模型3)以及站厅单送单回对应站台单送单回(模型4)四种送回风方式下地铁站室内温度和气流速度,以及污染物分布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如下结论:1、在站台层面,四种送风模型中,在高度为2 m以下区域,模型2与模型4各个高度层面的CO2含量基本一致,体积分数都在0.1%以下,模型1在各个高度层面最高,其次是模型3,不过在高度两米以后这种情况发生转变,模型2 CO2浓度急剧增加,超过其他三种送风方式,体积分数都在0.1%以上。在站厅层各个高度层面模型1的CO2浓度最高,其次是模型2,模型4最低,其中模型1与模型2在各个高度层面的CO2体积分数均超过《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中规定的标准值0.1%。2、站台单送单回对应的站厅单送单回的送风方式(模型4)对CO2的稀释效果要强于其他三种送风方式。3、在站台层面四种送回风模型中,模型2与模型4在各个高度层面的PM2.5都比模型1与模型3要高,其中模型4最高,其最低浓度值为28.34μg/m3,模型1在各个高度层面最低,且最高浓度达到了21.81μg/m3;在站厅层模型3与4在各个高度层面的浓度均比模型1与2高,最低浓度达到了24.53μg/m3,模型2在各个高度层面均是最低,最高浓度18.92μg/m3。虽然四种模型对PM2.5的稀释净化效果有差异,由于我国《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中只对PM10的浓度作了规定,所以本文将按美国地铁设计标准中对地铁公共区间PM2.5浓度的要求对地铁站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即35μg/m3,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文四种模型都满足这一规定值。4、颗粒物PM10在四种模型中,站台层模型4在各个高度层面PM10浓度最高,最低浓度达到了36.95μg/m3,模型2次之,而模型1在各个高度层面的浓度都是最低,其最高浓度也只有29.28μg/m3;在站厅层各个高度层面模型3的浓度最高,其次是模型4,模型2在各个高度层面的浓度最低,其中模型3最低浓度达到了36.53μg/m3,模型2最高浓度只有20.82μg/m3,远低于国家二级标准中规定的150μg/m3。5、通过对温度、速度、CO2以及两种颗粒物浓度分布状况的分析,发现四种模型下的工况都能满足地铁站对空气品质的要求,不过综合分析之后发现模型4对CO2的稀释净化能力要强于其他三种送风方式,而模型2在颗粒物稀释及净化方面又是三种送回风方式中最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