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数字医学影像的脊柱微创手术定位器的临床初步研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999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柱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MISS)是指在一定的医疗风险下避免大切口,采用小切口或者穿刺通道,运用特制的器械或装置,借助影像设备的监视或导航设备的引导,经正常的解剖结构组织到达病变部位,使用各种微型的手动或电动器械,或者借助激光、射频、等离子等工具,或者借助内窥镜视野,在可视条件下完成的脊柱手术操作过程。较传统脊柱外科手术,MISS为非直视下操作,手术难度及风险大大增加。精准的穿刺定位可以显著降低手术风险,也是确保MISS成功的关键步骤。如何提高穿刺定位的精准性一直以来是广大脊柱外科医师研究的重要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有X线机、CT或MRI,C型臂或者G型臂、O型臂X线机,甚至导航设备用于术中监视,大大提高了定位精准性。但是,以上设备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尚不能大范围推广应用。我们团队自行设置了一种简易的经皮脊柱微创手术定位器(The Guider of Percutaneous 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GPMISS),以辅助MISS穿刺定位,以期提高手术安全性。  本文通过阐述GPMISS在经皮椎弓根穿刺与经皮椎间孔椎间盘穿刺中的应用以验证其在MISS的临床应用价值,以进一步改进升级GPMISS,使其能较好应用于MISS辅助定位。论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GPMISS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中的应用研究,比较研究试验组与对照组穿刺定位时间、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影像学穿刺结果及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以分析该GPMISS在PVP的临床应用效果,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验证并作出科学评估。第二部分,将GPMISS初步应用于经皮腰椎髓核成形术(percutaneous lumbar nucleoplasty,PLN)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中,详细记录穿刺定位时间、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情况,以分析GPMISS在PLN的初步临床应用效果。  第一部分GPMISS在PVP治疗OVCF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一种基于数字医学影像的GPMISS在PVP治疗OVCF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2012年12月~2015年4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手术适应证确切的连续性32例(37个椎体)胸腰椎OVCF患者,采用PVP治疗。术前获取患者手术部位CT断层扫描或者MRI图像,导入Mimics10.01软件,完成病椎部位结构的三维模型构建,在三维模型上进行术前虚拟仿真椎弓根穿刺,对穿刺操作定深、定向和定点(三定)。即测量穿刺深度、穿刺角度(水平面角及矢状面角)及入针点至后正中线的垂直距离(旁开距),共4个参数。32例OVCF患者行双侧椎弓根穿刺,随机一侧设为试验组,另一侧为对照组。试验组术中使用GPMISS辅助穿刺定位,对照组采用传统徒手穿刺法穿刺定位。统计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穿刺定位时间、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影像学穿刺结果及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试验组与对照组穿刺定位时间分别为(7.73±1.56)min、(11.49±2.94) min,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透视次数(7.13±1.29)次,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9.11±2.50)次,两组之间差异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试验组出现3例不良穿刺定位,对照组出现10例不良穿刺定位,两组之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5.41%,对照组为13.51%,两组之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PVP中应用该GPMISS辅助穿刺定位可明显缩短手术操作时间、降低术中透视次数以减少对医患双方的放射性损伤。该GPMISS能个性化三维精准辅助PVP穿刺定位。  第二部分GPMISS在PLN治疗LDH的临床初步应用体会  目的:简述一种基于数字医学影像的GPMISS在PLN治疗LDH的临床初步应用体会。  方法:2012年6月~2015年4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对3例(4个椎间隙)手术适应证确切的LDH患者予以PLN治疗,采取后外侧经椎间孔“Kambin安全三角”入路进行穿刺。术前获取3例患者手术部位CT断层扫描或者MRI扫描图像,导入Mimics10.01软件,完成病变椎间隙及附近结构组织的三维模型构建,在三维模型上进行术前虚拟仿真经皮椎间孔“Kambin安全三角”穿刺椎间盘,测量穿刺深度、穿刺角度(水平面角及矢状面角)及旁开距。术中应用自制GPMISS辅助定位。  结果: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未诉特殊不适。  结论:GPMISS在PLN初步应用体会较好,虽然样本量有限,但是其临床应用前景预试验理想,进一步临床研究有待进行。
其他文献
目的:胰岛素抵抗(IR)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预后和治疗密切相关,故对胰岛素抵抗的干预已成为治疗高血压的焦点之一。大量研究结果显示,胰岛素抵
背景与目的:遗传性共济失调作为一组以共济失调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遗传疾病,病变累及小脑,脊髓,脑干,大脑皮层,脑神经,脊神经和自主神经等,临床体征多样复杂,临床诊断需要一定的
目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是围产期窒息的一个重要并发症,也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和健康,并可导致儿童永久伤残,至今缺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具有视网膜外牵引的光学相干扫描(OCT)图像特征及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OCT、B型超声确诊的具有黄斑前膜和黄斑牵引综合症的高度近视患者30例(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