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生物醋酸乙烯(Bio-VAc)为单体、歧化松香(DR)为改性物、聚乙烯醇(PVA)为保护胶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正十六烷(HD)为助乳化剂和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应用细乳液制备方法进行了歧化松香改性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液的研究。以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复合乳液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表征了复合乳液的结构与性能,并与PVAc乳液和物理共混乳液进行了比较;建立了复合乳液聚合反应动力学模型,拟合了动力学模型参数。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采用单因素方法考察了复合乳液制备的主要因素:保护胶体、乳化剂、引发剂、歧化松香的用量以及聚合反应温度对复合乳液的干拉强度和胶膜吸水率的影响,再以正交试验法筛选了生物醋酸乙烯-歧化松香复合乳液的最优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单因素适宜制备条件为:保护胶体为4.0 wt%(相对单体与水的总量,以下相同),乳化剂用量为1.0 wt%,引发剂用量为0.5 wt%,歧化松香用量为2.0 wt%,聚合反应温度是75℃;正交试验的最优条件为:保护胶体为4.0 wt%,乳化剂用量为1.0 wt%,引发剂用量为0.5 wt%,歧化松香用量为2.0 wt%,聚合反应温度是75℃;单因素与正交实验选优的结果基本相同,说明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较小。经极差分析得出复合乳液制备主要影响因素,对干拉强度的影响顺序为:保护胶体>歧化松香>反应聚合温度>引发剂>乳化剂;对吸水率的影响的大小为:保护胶体>乳化剂>歧化松香>引发剂>反应聚合温度。采用FT-IR、DLS、TEM、DSC、TG和SEM等测试方法,对PVAc乳液、复合乳液以及物理共混乳液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三种乳液的表征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复合乳液与PVAc乳液相比,歧化松香在复合乳液制备过程中不与醋酸乙烯共聚,但细乳液法制备的复合乳液的粒径分布和大小与PVAc乳液以及物理共混乳液相比,分布更窄,平均粒径更小,与电镜分析结果一致,其中PVAc乳液的粒径为361.2 nm, PDI 0.21;复合乳液平均粒径只有136.6 nm, PDI 0.214;物理共混乳液粒径分布有两个峰,分别为690.3 nm和2226 nm, PDI 0.821.玻璃化转变温度,PVAc乳液为21.3℃,复合乳液只有12.3℃,物理共混乳液出现了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为-36.81℃和19.6℃。PVAc乳液、复合乳液以及共混乳液的热分解温度范围和大小都不同,复合乳液的热分解温度最高,残余量最大。扫描电镜分析可知,复合乳液的胶膜比PVAc乳液和物理共混乳液的表面光滑平整。最后测得PVAc乳液、复合乳液和物理共混乳液的干拉强度分别为7.5 MPa、11.8 MPa和9.6MPa。采用重量法考察了乳化剂、引发剂、单体、歧化松香的浓度和聚合温度对复合乳液转化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聚合反应的聚合速率随乳化剂、引发剂浓度和单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随歧化松香难溶改性助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在线跟踪了聚合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拟合了复合乳液聚合反应表观活化能为27.52kJ/mol,指前因子为30.48,建立了复合乳液的聚合反应动力学模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