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压气机作为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部件之一,技术含量高,其性能改善对航空发动机整体性能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压气机气动负荷的不断提高,容易导致流道内发生大尺度、强三维的流动分离,进而引起压气机流动损失增加、效率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失速、喘振等危险的气动失稳现象。因此,在对压气机复杂内部流动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发展先进可行的流动控制技术来打破现有压气机气动负荷极限,并将其更好地融入到压气机气动设计体系中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基金项目“典型引气条件下轴流压气机非均匀流动特性及其扩稳机制研究”,项目编号:5177604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压气机作为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部件之一,技术含量高,其性能改善对航空发动机整体性能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压气机气动负荷的不断提高,容易导致流道内发生大尺度、强三维的流动分离,进而引起压气机流动损失增加、效率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失速、喘振等危险的气动失稳现象。因此,在对压气机复杂内部流动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发展先进可行的流动控制技术来打破现有压气机气动负荷极限,并将其更好地融入到压气机气动设计体系中对高性能高负荷压气机研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提出了孔式脉动抽吸,它通过仅在端壁上布置的抽吸孔来实现,具有抽吸率小、不破坏叶片强度等优点,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详细的研究工作:首先,采用低速风洞平面叶栅实验手段,验证了孔式脉动抽吸这一新型非定常流动控制方法对轴流压气机叶栅三维角区分离流动控制的有效性,并证实了在相同的时均抽吸率下,脉动抽吸比定常抽吸在三维流场改善和气动性能提升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脉动抽吸相较于定常抽吸主要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是在相同的抽吸量下,脉动抽吸在抽吸阶段具有更大的抽吸动量,从而对角区分离的影响更明显;另一方面是脉动抽吸能够促进主流区高动量流体与附面层低动量流体之间的掺混,增加高动量流体向附面层的输运,从而更有效地控制三维流动分离。此外,脉动抽吸和脉动射流随激励参数的变化规律存在较大不同,但它们基于各自的最优激励参数时控制效果并未展现出明显的差异。流场内通道涡和集中脱落涡会对高损失区产生主导的影响,它们所引起的损失在叶栅总损失中占据相当大的份额。其中,通道涡被有效地抑制是流场性能提升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获取压气机流道内部更丰富的流动细节和典型的流动特征,以便进一步加强对脉动抽吸作用机制的理解和认识,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又借助数值模拟对主要激励参数展开了更为详细地影响规律分析,并对比研究了定常抽吸和脉动抽吸控制效果的优劣性及其相应的变工况特性。数值结果表明,脉动抽吸具有激励参数依懒性:当激励频率与涡落脱特征频率成倍频关系时,可以实现最佳激励频率正效果;抽吸率越大控制效果越明显;最佳激励位置在靠近上端壁角区分离起始点的附近区域内,当激励位置远离此分离点时,激励效果明显减弱,甚至可能导致流场恶化;前向倾角越小,流场性能提升越显著;当侧向倾角为β=315°时,控制效果更明显。在相同时均抽吸率情况下,相比于定常抽吸,脉动抽吸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流场性能,并且表现出更好的变工况适应性。发现脉动抽吸相比于定常抽吸控制效果更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非定常脉动激励效应使得脉动抽吸能够较好地“适应”或“匹配”原型流场的非定常特性,因而脉动抽吸在重构且改善流场流动状态方面展现了更大的优势。在脉动抽吸的作用下,流场因“锁频”效应呈现受迫振荡现象,导致流场在宏观上趋于更加有序的状态,并且流场内主频脉动被抑制的越显著,损失降低幅度越大,控制效果越明显。同时,基于不同激励模型下脉动抽吸控制效果略有不同,这主要是由于不同激励模型的瞬态速度幅值与变化率和引起流动附加损失的流体剪切及粘性耗散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此外,在相同的控制条件下,脉动抽吸、脉动射流和合成射流控制效果随激励参数的变化展现了较明显的差异性,相比于脉动射流和合成射流,脉动抽吸对激励参数具有更优异的变工况适应性和可行性。最后,为进一步提升压气机的气动性能以及尝试将提出的孔式脉动抽吸融入到压气机设计体系,将脉动抽吸与反弯造型技术进行结合,提出了新型联合流动控制方法。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从气动性能和能量消耗两个评价目标,对弯角、激励位置、频率和抽吸率,以及攻角等关键参数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相同的控制条件,采用联合流动控制方法在减少损失、改善气动性能方面比单一脉动抽吸控制效果更佳,在对主要激励和设计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的基础上,总压损失最大降低幅度为17.7%,能量效率最高可达504%。
其他文献
准确测量颗粒的粒径分布、光学常数和形貌参数在气溶胶测量、燃烧诊断和纳米颗粒制备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弹性光散射是一种常用的粒径测量方法,是精确表征粒径分布的工具。以往基于光散射方法的研究往往是针对球形粒子的特征参数进行研究,而对非球形粒子的研究较少。一般来说,现实生活中除了球形粒子外,椭球形、圆柱形和团聚粒子也广泛存在。因此,准确测量非球形粒子的粒径分布、光学常数和形貌参数非常重要。当被测粒子形状变
以湖南的56种国家第一批重点保护植物为对象,研究制定了湖南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定量化分级指标。通过对评价指标的定量化和权重分配处理,求得植物种的“濒危系数”和“优先护存值”,从而确定植物种的濒危程度和优先护存的序列。研究结果表明,该定量分级比当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定性分级更能真实和全面地反映植物的濒危状态和优先护存的程度。
相对于常规炮弹,旋转制导炮弹具有打击精确化、作战远程化、使用灵活化等优势,是未来军队的核心主战装备。惯性导航系统作为旋转制导炮弹的核心设备,在空中动基座对准时面临着对准时间较短、传感器生存概率较低、动力学环境较为复杂等诸多难题。因此,旋转制导炮弹用惯性导航系统空中对准方法成为影响旋转制导炮弹性能的关键技术。为进一步提高旋转制导炮弹用惯性导航系统空中动基座对准性能与可靠性,提高旋转制导炮弹用惯性导航
燃料电池和电解水装置是理想的能量存储和转换设备,这些设备的开发和利用是缓解能源危机及加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氧电极反应包括氧还原反应(ORR)和氧析出反应(OER),受其自身动力学缓慢、过电位高且工作环境苛刻(强氧化性)等特性的限制,常需使用大量高效、稳定的电催化剂加速电化学反应。优异的ORR、OER电催化剂是实现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和水电解器等可再生能源装置的全面推广的基石。传统的OR
作为新资源绿色材料,玄武岩纤维及其增强聚合物(BFRP)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和环境友好等特性而被应用于土木建筑、军工、船舶等领域。但玄武岩纤维增强聚合物水热老化性差已成为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国内外纤维用成膜剂技术研究进展和玄武岩纤维自身表面特性,以解决水热老化性差与绿色制造的需求,分别使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嵌段共聚物,F108)和硅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因其结构可设计性及优异的力学性能被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及汽车等领域。复合材料高性能化及轻量化成为高性能先进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碳纤维表面化学惰性导致复合材料增强体与基体间界面结合弱及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低等界面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复合材料发展。为提升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及层间剪切强度,本文以跨尺度增强体结构设计为途径,分别采用连续上浆、同轴圆柱电场和平行电场电泳等方法制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气象条件十分复杂,冰冻地区占我国国土面积的75%,冬季及初春时节道路冰雪灾害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深,严重危害了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冰作为地球上摩擦力最小的物质之一,其物理及力学性能复杂多变,极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因此,在摩擦系统中引入冰或雪介质显著改变了摩擦副相互作用机制,这大大的增加了冰雪路面抗滑性能研究的复杂程度。传统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手段及研究方法难以获取胎-冰-路
横向磁通电机的主磁路所在平面垂直于电机运动方向,实现了电负荷和磁负荷之间的解耦,可以通过减小极距,增加极数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电机的力密度。横向磁通直线电机集成了横向磁通电机高力密度和直线电机直接驱动负载做直线运动的特点,适合于应用在低速直线直驱领域。本文针对传统横向磁通直线电机内部空间利用率不足的缺点,提出一种具有双边永磁励磁结构的横向磁通直线电机,即双交替极横向磁通直线电机(Dual-Conse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大型基因组计划的不断开展,以DNA甲基化芯片数据为代表的表观基因组数据的规模日益增长。如何对DNA甲基化芯片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及应用成为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对揭示表观遗传与复杂疾病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DNA甲基化芯片存在探针设计引起的数据偏差,这将影响甲基化芯片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制约甲基化芯片数据的应用。同时现有甲基化芯片数据预处理方法存在自适应性差的问
水泥基复合材料在使用周期内需要满足多项功能要求,待考察的性能目标涉及多种类别。当性能目标的数量增加时,配合比设计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增加,一般不存在一组特定的配合比设计方案使得所有工程性能指标同时达到最高水平,为此需要借助合理的方法实现面向多重目标的配合比优化设计。另一方面,对水泥基复合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的工作状态进行合理的分析是洞悉其本质特征和性能发展规律的关键立足点。聚乙烯醇(PVA)纤维是改善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