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将努力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并力争2060年完成碳中和。在全国总能耗中,建筑能耗占比高达39%,比重远超其他类型能耗,而其中40%~60%均为空调能耗。降低空调系统驱动能源中传统化石能源的占比,对实现国家能源安全有重要意义。新出台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着重强调了对地热能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土壤源热泵系统作为开发地表低位能的装置,具有高效稳定、节能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将努力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并力争2060年完成碳中和。在全国总能耗中,建筑能耗占比高达39%,比重远超其他类型能耗,而其中40%~60%均为空调能耗。降低空调系统驱动能源中传统化石能源的占比,对实现国家能源安全有重要意义。新出台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着重强调了对地热能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土壤源热泵系统作为开发地表低位能的装置,具有高效稳定、节能环保、绿色清洁、适用区域广泛等优点。因此,研究土壤源热泵系统地下换热器同土壤间热量交换过程,从而优化换热器结构与系统运行模式,对提高整个热泵系统运行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进行实验模拟时考虑到在土壤源热泵系统工程中,地埋管换热器周围岩土具有结构多层性与组成多样性的特点,采用分层换热模型理论,建立包括多层岩土、回填材料、双U型换热管、换热介质的三维非稳态换热物理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软件Fluent,对夏季制冷工况下换热器传热过程进行非稳态数值模拟。研究与分析换热井内,双U型地埋管换热器进水管与回水管间热干扰现象的发展规律,进一步研究换热井深度、入口流速、回填材料导热系数、U型管间距等因素对管间热干扰现象以及系统换热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热干扰现象始终存在换热器进水管与回水管之间,根据管间热干扰发生程度分为三个阶段。换热系统开始运行时,热量通过进水管与回水管管壁向周围传递,一部分热量传递至管间区域并在井内堆积。随传热过程的进行,换热管间区域的温度不断上升,对换热器各换热管向外散热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阻碍,此时称换热管间发生了热干扰现象。热干扰第一阶段主要发生在换热器底部,底部四根换热管间彼此抑制对方向井内散热,各管间的相互干扰程度相同,管间没有直接的热量传递。底部温度场的几何重心处于换热井中心位置,此阶段称为热干扰初始阶段。随深度的降低,温度场几何重心逐渐向两根进水管之间偏移。此时进水管对回水管向井内传热起到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此阶段称为热干扰发展阶段。第三阶段进水管与回水管间开始有直接的热量传递。随着深度的降低,周围岩土初始温度不断升高,进水管与回水管内流体温差增大,井内热量不断堆积,管间开始发生热量传递现象,也称“热回流”现象。在温度梯度的作用下,热量从进水管内传递至井内后,会通过回水管内侧管壁传入回水管中。距离地表越近,“热回流”现象程度越剧烈。通过探究在不同条件下双U型地埋管换热器管间热干扰现象的变化,发现入口流速大小对换热井内管间热干扰现象发生至第几阶段有决定性作用。当流速低于0.8m/s时,管间热干扰现象会发展至第三个阶段。流速到达0.8m/s后,井内热干扰现象仅发生前两个阶段。流速越小,管间热干扰程度越剧烈。换热井深度越大、回填材料导热系数越高、U型管管间距越大,都会降低管间热干扰程度,并且有助于提高单井出热量的大小,从而提升换热系统的换热效率。实验表明,双U型地埋管换热器管间热干扰现象是由于回填井内部几何空间有限,换热管间距离狭小所引起的,该现象无法避免与消除。当进水管与回水管间发生热量传递,回水管仍保持对外的热量传递,“热回流”的热量与回水管传出的热量差值为负时,回水管仍起到散热作用。研究热干扰现象影响因素及发展规律,对优化换热系统设计、提升换热系统换热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砂滤法除锰是一种常见的除锰工艺。现阶段我国北方地区部分除锰水厂中的滤料需在投入滤池后经过漫长的启动阶段,造成运行初期水厂锰离子严重超标的问题。在滤池外部直接生产出一种已具有一定除锰能力,价格低廉,便于获取的滤料,在水厂运行初期投入滤池后能够有效提升除锰效果,达到出水标准,具有广泛的研究前景与实际工程意义。本研究采用Mn SO4与氧化剂交替浸渍天然沸石的方法制备载锰氧化物沸石,考虑p H,氧化剂浓度
蒲河水体中氨氮、TP、COD和苯酚等污染物水质指标超过IV类水标准,为提升蒲河水质,去除水中污染物,进行人工浮岛修复水体技术试验研究。本研究选择香蒲、水芹和芦苇三种植物按照不同比例搭配构建单一型人工浮岛,考察其对氨氮、TP、COD和苯酚的去除效果;选取沸石、蛭石和陶粒三种无机填料按照不同比例搭配,考察其在常温和低温下对氮磷的吸附效果;构建添加有机填料或无机填料的复合型人工浮岛,考察复合型人工浮岛对
目的 构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口服双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严重出血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在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行PCI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剔除随访丢失的患者,最终纳入1 1
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TEG)指导下输血和监测肝素是否残留对心外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进行心外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传统凝血项监测指导下输血,观察组在血栓弹力图监测指导下输血,并监测肝素是否残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红蛋白(Hb)水平及术后引流量、气管插管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功能情况
制药废水作为我国各类污废水中重点处理的一类废水,是否符合排放标准问题是现阶段重要发展任务。制药行业废水对人和环境的危害极大。若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害化学物质,不按规定排放,不慎摄入,将具备毒性甚至致命,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制药废水中的污染物通常不易分解,具有较强的毒性、致癌性、致畸性和致突变性。为确保制药废水的排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利用电晕放电技术低成本、高效率的解
活性污泥法多阴极室反硝化除磷产电技术(MDPRE)是一种新型产能及废水净化工艺,将活性污泥法反硝化除磷(DPR)工艺与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工艺结合起来,不仅增强了生活污水中COD、NH4+-N、PO43--P的去除效果,而且提高了产电性能,具有节能减排等诸多优势。本试验在构建并成功启动多阴极室反硝化除磷产电装置后,研究氮素对MDPRE系统的影响,调节进水氨氮浓度分别维持在30、40、50、60
草甘膦、植酸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典型溶解态有机磷。目前,处理废水中草甘膦、植酸的方法包括膜分离法、生物法、吸附法等,其中吸附法以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去除效率高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关注。试验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改性贝壳粉/Ce_N_TiO2,对模拟草甘膦和植酸废水进行吸附研究,为处理有机磷废水提供参考。改性贝壳粉最优制备条件为煅烧温度900℃、过筛粒径120目(125μm)、淀粉用量15%、煅烧时间为2.
以教材中药"1两=3g"为折算标准,以教材"量大为君"为组方标准,以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中药用量为大剂量应用标准,对张仲景书中的君药大剂量应用进行了整理。总结发现大剂量用药参与组方165个,占比52%;作为君药应用235方次,占比80%;有大剂量2倍用量、超大剂量6倍用量、特大剂量14倍用量3种君药大剂量应用方法和类型,本课题组命名为"崭露头角型""金鸡独立型"和"鹤立鸡群型";大剂量君药
随着近年来辽东湾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稳步推进,辽东湾海域水环境状况得到了持续性改善。为了巩固已有成果,在辽东湾区域因地制宜地持续推进美丽海湾建设,从而实现“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目标,需要采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辽东湾污染物水环境容量进行定量研究,为美丽海湾建设提供精确的陆源污染物入海量的数据支撑,从陆海统筹的角度治理海洋环境污染。针对辽东湾海域环境污染现状和滨海湿地情况,本研究基于
2022年作为“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双碳”目标依然成为当下政府报告、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面对全球能源危机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如何制定和发展清洁能源高效供暖/制冷方案对全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目前,由于中国南北方人们地理位置、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的不同,所采用的供暖方式琳琅满目。本课题从北方村镇地区人们的居住特点及采暖方式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变蓄能末端的高效热泵系统;其本质上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