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质量是一个综合概念,学科视角不同所得的结论也不同,而且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应着不同的生活质量,在社会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的变化,国家政策与居民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拉大了区域之间和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受地理环境、历史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城乡差距问题更为明显。为更好的实现西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开发西部,提出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旨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最终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西部社会生活质量状况尚处于初始研究及起步阶段,为此,在这一背景下深入研究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简称:CSS)2011年、2013年数据的基础上,选取有关生活质量及相关测量指标,研究样本数据中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基本状况及其差异,分析影响总体生活质量的因素。文章首先基于已有研究提出西部城乡生活质量存在差异及影响因素也有所不同的研究假设,然后基于已有研究确定生活质量测量指标体系尽可能与现有数据契合。统计分析方法上重点在客观状况与主观满意度方面进行独立性检验的统计分组比较,在事关城乡总体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上做了回归分析,最后基于研究假设的证实与证伪情况,以城乡一体化为背景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和总结。论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问题的源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重点梳理了城市和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第二章,基本思路、基本概念、数据状况及测量指标体系的构建。重点构建了物质保障、教育状况、居住和生活环境状况、健康情况和社会保障五个维度及其变量构成的生活质量测量指标体系。第三章,西部城乡居民客观生活质量和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的状况。主要从物质保障、教育状况、居住和生活环境状况、健康情况和社会保障的五个方面对城乡居民客观与主观生活质量进行分组比较,通过独立性卡方检验,分析存在的显著性差异,把握特点。第四章,西部城乡居民客观和主观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对客观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重点对主观生活质量进行数据建模回归分析。第五章,包括结论和小结。在前文的基础上将所得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讨论,验证研究假设并结合相关理论加以解释,对前文所做的研究进行小结,以及文章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