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美国德裔移民的身份认同研究——以电影《歌唱的屠夫》为例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i1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大批德国人移民美国,在异国文化的冲击下这些移民面临着身份认同难题。近年来许多影视作品以此为题材,讲述移民的生存状况及其遭遇的文化冲突。本文基于亨利·泰弗尔的社会身份认同理论,采用文献搜集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回溯二十世纪德国人移民美国的历史。对德国传记电影《歌唱的屠夫》中遭遇文化困境、身份迷失的人物展开分析,阐述其身份构建历程,进而回答他们面临的“我是谁”、“我属于哪里”的身份认同问题。通过对美国德裔移民历史的梳理以及对电影人物身份认同构建的解读,进一步为解决个人与群体可能遭遇的身份认同危机提供借鉴方案。
其他文献
郑晓的著述内容十分丰富,许多篇章蕴藉着史料价值与文化价值之外,亦富艺术价值,有必要对其生平及作品展开研究。本文以这位明代中期的文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郑晓的家世、生平及其诗文、笔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其文学价值。本文第一章主要介绍郑晓的生平履历与姻亲关系,兼述家庭氛围对他的影响。第二章选取了郑晓思想中最核心的经世致用思想进行研究,主要分析郑晓经世致用思想形成的原因及其经世思想的具体实践。第
学位
本文是一篇英汉交替传译模拟实践报告,实践材料为2021年三星公司新品发布会,通过此次口译实践,笔者不但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也发现了口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文首先对此次口译任务进行介绍,之后总结了三类问题并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可行性的解决方案。针对译语冗余问题,采用省译法和缩译法,简化译语。针对误译问题,采用词义推测和意译的策略,避免多义词汇和句子的误译。针对译语表达不连贯问题,采用增加连词和被动语态转化
学位
本报告选取2021年谷歌开发者大会的视频作为语料进行英译汉交替传译口译实践。主要介绍口译实践描述、口译实践过程、口译实践案例分析以及口译实践总结。口译实践描述包括任务背景、语料特点和任务意义。口译实践过程包括译前准备、交传实践进行阶段以及译后评估。口译实践案例分析是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针对译语表达不充分问题,采取移译和意译策略;针对译语输出冗余问题,采取信息整合和简化及
学位
随着各种新兴科技的一直开展,区块链技术逐步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区块链现已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本篇汉英交替传译实践报告选取2021世界区块链大会开幕式作为材料,本文包括口译任务介绍、口译任务过程、口译案例分析和口译实践总结四个章节,其中实践报告的核心章节是口译案例分析,详细描写了在口译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解决策略。笔者在本次口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
学位
本篇口译实践报告基于译者2021年参加的关于黑龙江大学“汉语桥”项目的汉英交传实践。本次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译语问题主要包括译语逻辑问题、习语不当直译问题以及数字口译问题。出现上述口译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译者提取关键信息能力较弱、源语理解偏差以及数字敏感度低。针对上述问题,译者分别采取了加强逻辑重构、显化逻辑关系、解码重构源语信息、意译文化内涵以及极限取整等策略,提高了译语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本篇口译实践报
学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课公开课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也被称为“慕课”(英文缩写MOOC)。国外许多著名大学都开设MOOC课程,这些课程能够拓展中国观众的国际化视野。但由于中国学生受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能力的限制,无法较好地理解授课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交替传译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是耶鲁大学《美国独立战争》网络公开课的英汉交替传译实践报告。笔者对口译实践
学位
本文以托马斯·伯恩哈德长篇小说《消解——一场崩溃》为研究对象,根据文化记忆理论分析并论证了主人公穆劳记忆中的家乡形象,探讨了穆劳身份认同的构建过程。本研究旨在加深对伯恩哈德独特的乡土情结的了解,深化对伯恩哈德式创作风格的认识,丰富当前对伯恩哈德及其作品的研究成果。在穆劳看来,家乡沃尔夫赛格及奥地利是一个庸俗化、物质化、纳粹化、天主教化的堡垒。面对这一家乡形象,穆劳认识到了自我与家乡之间巨大的精神差
学位
本文是以“2021世界经济论坛线上海洋对话”为语料的英汉同传实践报告。本篇实践报告对同传实践的整个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包括实践前的准备,以及实践后的文本转录分析。译者发现本次同传实践的译语质量存在漏译、翻译腔及逻辑不清等问题。译者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漏译多因意群切分及连接不当和源语听辨缺失造成,翻译腔多为过度直译和源语理解不当造成,而逻辑不清多为句子成分衔接不当已及否定句处理不当造成。针对译
学位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的技术哲学思想贯穿其研究生涯。当技术的本质被视为存在的命运的同时,人们却被技术背后的思维模式逐渐限制,遗忘了存在中蕴含的其他命运。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便试图对技术所引发的现代问题进行诊疗。本文首先通过定性分析确定海德格尔技术哲学的特征和意涵,再倒推溯源其产生的背后因素,并以海德格尔所处的社会环境、欧陆传
学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各种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老年语言研究愈发引起语言学界学者们的重视与关注。已有的老年语言研究关注点涵盖语音、句法、语义等层面,较少涉及特殊群体老年人的语用话语层面。但要想让老年语言学具有临床诊断、看护照料等现实意义,对老年人尤其是具有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人进行语用话语方面的考察与分析十分必要。本研究基于Perkins的语用浮现模型,以患有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轻度认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