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管外科2008.11—2010.11诊疗的102例(107条患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腘静脉导管溶栓+抗凝治疗61例(63条患肢),系统溶栓+抗凝治疗35例(37条患肢),单纯抗凝治疗6例(7条患肢)。因髂静脉狭窄或闭塞行髂静脉球囊扩张成形及支架置入治疗11例。结果102例DVT患者中,年龄构成以40岁以上患者为主,占83. 3%。有95.11%的DVT患者存在明显致病危险因素,手术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随年龄的增长,危险因素也增多。DVT累及部位以左下肢静脉多见(83.3%),类型以中央型居多。全组随访71例,随访时间4-28个月,平均(14.38±7.15)个月。行经腘静脉导管溶栓治疗61例(63条患肢)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明显改善,平均静脉造影评分3.4±2.68,平均静脉通畅率为75.0%,43例获得随访,平均(14.23±7.28)个月,症状完全缓解67.4%, 9.3%发生PTS,34例复查静脉造影或彩超,23例血管通畅,7例血管不光滑,4例残留有血栓。系统溶栓治疗35例(37条患肢)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改善,平均静脉造影评分10.6±5.46,平均静脉通畅率为23.0%, 23例获得随访,平均(14.83±7.04)个月,症状完全缓解34.8%,17.4%遗留有PTS,18例复查静脉造影或彩超,6例残留有血栓,12例仍有大量血栓,管腔闭塞。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患者65例,拦截脱落血栓8例, 20例留置下腔静脉滤器的患者获得随访,平均(18.05±6.25)个月,无发生PE,无滤器移位、穿孔等并发症。行髂静脉球囊扩张成形及支架置入治疗髂静脉狭窄或闭塞11例,10例获得随访,平均(8.80±4.44)个月,复查静脉造影或彩超静脉通畅良好,1例血栓复发,未见明显支架移位,变形,穿孔等。结论遗传因素、获得性危险因素等多种原因可导致DVT,外科手术是重要的致病危险因素,这种可能性随年龄递增。只要及时诊断,大多数下肢DVT可以经抗凝、溶栓等治疗达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导管溶栓较系统溶栓疗效好。导管溶栓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能有效预防致死性PE的发生。对髂静脉受压狭窄或闭塞,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成形能够明显改善静脉回流通道,防止血栓复发,预防PTS。坚持长期抗凝治疗能够预防血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