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淮河南岸瓦埠湖流域的长丰县庄墓镇农田为对象,根据行政村区划及农田用地类型的不同,在全镇境内大致均匀地布设了162个采样点,采集农田土壤样品。在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解析土壤不同形态氮、磷和有机质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土壤氮磷的生物有效性,探究土壤对磷酸盐的吸附特性并进行拟合。据此,采用氮磷指数法评估研究区非点源氮磷流失风险,并以输出系数模型定量估算非点源氮磷流失负荷量。现将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概述如下:(1)庄墓镇农田土壤的TN与TP平均含量分别为1658.59mg·kg-1和716.95mg·kg-1,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1.64%~2.45%范围,各行政村土壤pH值为6.79~7.37。结果显示,侯集村NH4-N、NO3-N、TN、Ex-P、Fe/Al-P及TP平均含量全镇最高。(2)空间插值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内TN含量空间分布的差异性相对不大,含量分布大体均匀,其中李庄村、金桥村、张圩村部分区域TN含量相对较低一些;TP空间分布差异性明显,大体呈现中部高,东、西部低的趋势,且以杨湾村北部TP含量最高,低含量区域主要分布在杨湾村与徐岗村交界处。(3)根据相关性分析,土壤各形态氮的相关关系显著,不同形态磷也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此外,TN与TP也有较显著的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土壤TP、Ca-P和Ex-P为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32.07%,第二主成分为NH4-N、NO3-N、TN和Fe/Al-P,贡献率16.95%。(4)生物有效性氮和磷含量分别占TN、TP含量的14.93%、47.30%。空间插值模拟表明,生物有效性氮含量较高的区域分布在薛桥村、侯集村、庄墓村以及徐岗村的部分地区,生物有效性磷含量相对偏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侯集村。(5)土壤对磷酸盐的吸附实验显示,快速吸附阶段主要发生在0~5min之内,慢速吸附主要为5~10min之间。拟合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方程适用于研究区土壤对磷酸盐的吸附过程,一级动力学模型则不适用。不同采样点土壤对磷酸盐的吸附量各不相同,其中吸附量最高的是杨湾村的大蒜地土壤(2202.27mg·kg-1),最低的则为张圩村的油菜土壤(91.42mg·kg-1)。(6)土壤氮、磷指数分别为2.11、2.13,氮流失风险以中、低风险为主,磷流失风险以低风险为主。根据输出系数法计算得到,TN、TP流失负荷量分别为680868.17、48027.80kg·a-1,污染源对污染负荷贡献率大小顺序为:耕地>住宅地>大牲畜>人口>猪>家禽。总体上看,庄墓镇氮磷污染负荷不高,流失风险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