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内河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蕴含着一个城市特有的文化个性和历史内涵,是构成城市元素、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功能空间。从地理空间概念上来说,城市内河范围包括内河本身、河道和两岸景观带。自古城市内河就是城市文化、商业和休闲游憩的核心区域,是城市重要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城市内河积累了不同时期、各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内河沿岸的古老建筑、传统民俗、特色街道等构成了城市独特的文化景观带,是构建城市旅游的重要组成要素。城市内河的旅游开发是一个城市文化传承、形象塑造、产业转型、内城更新和遗产再利用的重要手段,对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发展等都具有重要影响。由于城市内河位于城市场域中,其休闲功能既体现在当地社区居民的休闲游憩活动中,也体现在外来游客的旅游活动或都市旅游产品方面。城市内河的休闲游憩和旅游产品的开发具有很强的交叉性。在活动的空间分布、时间安排、基础设施配置、活动项目设计等方面都存在相似性和同质性,很难将当地居民休闲游憩活动与外来游客的旅游活动区别开来。因此,本文在论述其产品开发时,将两者视为为一个整体加以叙述。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内河有着悠久的历史。福州现有内河其前身多为古代护城河,随着城市的向外扩展,护城河由“城外河”变成了“城内河”,由此也积淀了福州内河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本文基于多种视角,以福州为例,以文献综述与实地调研,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借助旅游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符号学、社会交换理论、文化空间理论等相关理论,探讨福州城市内河休闲旅游发展问题。本文通过梳理与分析福州内河历史文化资源特征及其休闲旅游开发价值,结合内河休闲旅游发展现状,从多种视角,对福州内河水道及其沿岸腹地的休闲与旅游资源状况进行分类研究。探讨福州城市内河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类型及其空间布局。基于国际经验的比较视角,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分析福州城市内河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类型选择及其空间布局。优化福州城市内河休闲旅游管理。明确内河休闲旅游管理主体和管理目标,提出福州内河休闲旅游发展的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本文研究的结论主要有:(1)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城市内河休闲旅游的发展趋势和现状。由于开发背景、开发目的、开发定位等的不同,国内城市内河休闲旅游研究具有与国外完全不同的研究内容、视角和理论方法。未来在研究内容上,国内应进一步在研究的内涵和外延上有所拓展。在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上,国内应借鉴国外在跨学科理论与方法的交叉、渗透和融合等在城市内河休闲旅游方面的研究。(2)从符号学二元关系论的角度,得出了“乐游闽都,水韵榕城”的理念形象和营销形象,此形象口号完全符合内河旅游的整体形象,能够很好的突出福州的资源禀赋和个性特色。(3)利用景观生态学中的斑块-廊道-基质理论,对福州城市内河的景观结构进行分析,构造空间布局的时空配置形式。(4)在文化空间理论指引下,归纳福州内河休闲旅游文化空间发展规律,构建内河的文化空间意象,探讨福州城市内河休闲旅游的空间优化布局,构建了福州城市内河休闲旅游的六大主题区。同时,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各主题区的的旅游产品开发方向和类型选择。(5)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实践调查确定福州城市内河休闲旅游管理的主体和内容,并结合相关理论和方法(社会交换理论等),得出福州城市内河休闲旅游的管理应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健全管理的法律法规、重视环境教育等方面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