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城市生活与城市书写持续不断的双重建构,城市书写意象化了城市生活,促进或规约着城市的发展。民国短短几十年,成都发生了许多变化,涌现了众多的文学家,这些文学家的创作充实并发展了成都的城市生活,他们通过文学想象再现了成都城市发展的历程及其利与弊,创造了多样化的文本成都。论文的主体部分包括三章。第一章主要论述成都的“黑暗之城”形象。在吴虞和巴金笔下,封建大家庭和成都形成一种参照关系,青年总是处于大家和小家的漩涡中。封建大家庭的成都导致了吴虞的反叛和回归,他的反叛来源于上层社会的压制和打击。封建思想的濡染促使了这个封建士大夫的皈依,这也是民国时期许多文人的历史命运。封建家庭“狭的笼”、“死囚牢”的形象和黑暗底色构筑了巴金的黑暗之城。李劫人有感于军阀打乱了成都的安静生活、人文秩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塑造了一个军阀统治下的混乱城市。在军阀的践踏下,成都由一个安静稳定的城市变成一个盗窃横行、人心惶惶的伪现代化都市。第二章论述成都“乡村型花园城市”的形象,并建构成都“悠闲之都”的城市身份。成都是一个消费型城市,价值观多受到乡村价值观的影响;成都多水,是一个水城,具有飘逸灵动的特性;“天府之国”的富裕生活养成了成都人闲适的生活态度;成都人爱养花,花木繁盛的成都就像一个大花园。在动乱的年代,这个花园被赋予了更多精神意义。它是巴金的精神后花园,更是其他很多文化人的后花园,它缓慢的生活节奏,闲适的生活态度,清幽的自然环境,阴柔的女性特点,给战乱中疲于奔波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身心的栖息之地。第三章主要论述在新政建设和战乱的影响下,人们普遍感到身份认同危机。身份总是在不断生产和变化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成都的静态超稳定状态被打破,作家们开始重构成都城市身份。西风东渐使成都的地方精英和官员开始以“现代化都市”的标准改造成都,成都一些旧的空间及所代表的生活方式被改变,一些新的空间新的价值观被建立。辛亥革命后,军阀统治冲击了成都的生活状态。新政的美好承诺没有兑现,生活却越来越艰苦,战争给成都带来了大量的难民,这些导致了成都人文化认同的焦虑。面对这样一种状况,成都书写便内含了建构成都身份的热情。下层民众和一些精英人士更喜欢没有多少生活压力的悠闲成都,他们的书写将成都建构为一个“悠闲之都”。城市精英和地方官员们则希望把成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当一些人感叹赞美成都的悠闲时,另一些人为此发出了愤怒的火花。实际上,悠闲不过是精神麻痹和消极解脱,是移情和逃避,战争已经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不可能真正沉浸在这种氛围中。在历史、文化、权利、战乱的不断“嬉戏”下,成都无法保持其原有的悠闲本色,形成了当时悠闲与现代化冲突并存的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