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代化背景下,此乡村非彼乡村,此搭建非彼搭建——简单、标准化建造,新农村建设,土地制度及城市化,表现在乡村空间中仍有未被城市化的片段,另一方面模式化的乡村住宅(混凝土框架加面砖)在中国各地大量建设,人们在默认主体结构的同时,并没有从行为及生活上认同这种模式,不断搭建一些补充性功能用房,这与传统乡村自然有机的搭建是不同的;近代化乡村与传统乡村的自发搭建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而且又有很多让人感动的方面,那么近代化乡村中的自发搭建机制为何,这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 论文先从广义上的自发搭建,村落在物质层面整体性以及从城市、传统乡村及近代化乡村三种不同背景中的自发搭建特性的对比来界定本文想要讨论的自发搭建。 选取近代化乡村——淤头村为对象展开研究。通过横纵向两条线索看村落的整体建构,讨论自发搭建的机制问题。横向为类型间的讨论—主体、附房、构筑物、缝隙空间;纵向是通过单元-街道-村落整体的层级关系来分析。 对两条线索的分析发现:形态自律及自发搭建的机制是有机可循的。自律反映了其与某些传统因素相关。在近代化条件下,传统还是以某种内在的方式延续下来。 通过对近代化乡村中的自发搭建机制的研究,对于现代条件下,本土性是否还存在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的解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