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超营断裂带位于华北地台最南缘,为一北西西向区域性大断裂。马超营断裂带东段为马超营断裂带潭头盆地以东部分,西起潭头盆地,东至升坪,为太山庙岩体所吞噬。断裂带长30km,走向270~300°,倾向北,倾角50~80°。由北而南分为三个带,北带为石家岭~葚沟断裂(F34),中带为烧瓦窑一桑坪断裂(P35),南带为店房~蒲池断裂(F36),后者为马超营断裂带的主断裂,三个带涉及宽度达1.2~3km。各断层向北西收敛,向南东撒开,总体呈北西南东向。
马超营断裂带形成时间早,演化历史长,对该地区地壳发育和成岩成矿作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是中元古熊耳群火山岩浆向上运移的通道和火山活动的中心,以及火山弧和弧前盆地的分界,特别是在中生代演化为陆内挤压俯冲带,控制该地区的岩浆和热液活动。使岩脉和热液蚀变沿断裂带发育,矿床分布表现为东西成带、北东成行。为河南最主要的矿集区之一,控制了该区有色及贵金属等内生金属矿产的形成。
作者在该区从事了十余年的化探及地质找矿工作,在广泛收集整理前人资料并结合野外实际找矿经验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该区有色及贵金属成矿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构造演化和成矿规律,并对找矿靶区进行了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