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对儿童普通心肌炎及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影像学结果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以探讨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危险因素。2.对比儿童暴发性心肌炎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组与非ECMO组临床资料,寻找行ECMO治疗的危险因素。3.对比分析暴发性心肌炎行ECMO治疗患儿生存组与死亡组资料,寻找行ECMO治疗影响暴发性心肌炎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22年2月在儿童重症监护室住院期间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的32例患儿为病例组。同时收集在普通病区住院的32例普通心肌炎患儿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肌酐、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总胆红素、脑利钠肽前体、肌红蛋白、肌钙蛋白、D二聚体)、病原学、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结果进行分析;对暴发性心肌炎组内行ECMO治疗的患儿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寻找影响ECMO治疗的因素;对行ECMO治疗的患儿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对他们的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寻找影响ECMO患儿预后不良的因素。采用SPSS26.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研究暴发性心肌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影响ECMO治疗的因素。结果:1.病例组的前驱症状以胸外表现为主,主要变现为腹痛、腹泻(65.6%),而对照组主要以胸前区不适为主,表现为胸闷、胸痛(59.4%);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病原抗体检测均提示以支原体感染为主。2.病例组心肌酶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小板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病例组心电图提示心律失常主要以房室传导阻滞为主,而对照组心电图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速为主;病例组全心增大、收缩功能减低、室壁运功减低、心包积液患儿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痛腹泻、抽搐、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暴发性心肌炎的独立危险因素。4.病例组内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住院时间、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值均明显低于生存组,死亡组D-二聚体(D-dimer,D-D)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EF下降为影响暴发心肌炎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D-D曲线下面积0.749(95%CI=0.575~0.923),计算约登指数得到截断值为9.875 mg/L,灵敏度72.7,特异度71.4;EF值曲线下面积0.838(95%CI=0.699~0.977),计算约登指数得到截断值为36.5%,灵敏度90.9,特异度76.2。5.病例组内ECMO组与非ECMO组比较,ECMO组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均明显高于非ECMO组,EF值、血小板水平明显低于非ECM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ECMO治疗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红素水平为患儿行ECMO治疗的危险因素。6.ECMO组内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死亡组住院时间、EF值均明显低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EF值下降为影响暴发心肌炎患者使用ECMO治疗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因素。EF值是预测心肌功能恢复和死亡率最有力的因子,EF值曲线下面积0.791(95%CI=0.590~0.992),计算约登指数得到截断值为41%,灵敏度100.0,特异度54.5;结论:1.暴发性心肌炎多有前驱感染且临床症状没有特异性,多以胸外表现为主,如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多见,容易造成漏诊及误诊。2.腹痛腹泻、抽搐、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暴发性心肌炎的独立危险因素。EF值下降是暴发性心肌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总胆红素是行ECMO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3.暴发性心肌炎ECMO组内生存组的EF值明显高于死亡组,且EF值下降是ECMO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