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台湾省台东县卑南乡南王村的卑南语为研究对象,对卑南语的构词法作系统的考察研究。 语料来源 本研究的语料提供人主要是陈荣福先生(1916---1984)。他是台湾省台东县卑南乡南王村人,30岁以前一直生活在故乡,抗战胜利后移居大陆,上个世纪50年代起到谢世,一直从事母语研究。本研究的语料主要来源于他所编写的课本和以他的课本为蓝本而编写的词典:1、《比尤麻民间故事编集》,2、《各民族民间故事编集》;3、《卑南语课本》;4、《卑南语会话课本》;5、《比尤麻语基础课本》;6、《台湾卑南语(南王村话)汉语词典》(卑南语汉语词典编委会,1996)(油印本),编委中的李杰和孙大川是说母语的学者。 研究理论与方法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在结构主义语言观和格位理论的指导下,对卑南语的构词法作微观描写。在收集整理材料作后,对派生词作了初步的切分替换,归纳出判断词缀和词根的准则,进而分析研究材料。研究时,既注意派生词和词根的语义角色关系也注意词根和词缀之间的附加和被附加的限制条件;归纳语义特征时,遵循对立互补的系统性原则。 论文结构、内容和成果 本论文的正文由7章构成。它们分别是: 第一章 绪论。这章简要介绍了以下情况:卑南族及其语言使用情况,本文的选题缘由、目的和意义,材料、研究方法及其理论依据,论文使用符号和意义。 第二章 构词法及其相关术语的界定。本章概述了卑南语词汇特点,对构词法及其相关术语如构词与构词法、词根与词缀进行了界定,归纳出判断词根和词缀的相关准则,从语音的角度分析了卑南语的重叠方式,提出卑南语构词过程的假设:输入-叠加-过滤-整合-输出,以及建立在这个假设基础上的论文的结构。 第三章 卑南语构词中音节的叠加与词形整合。卑南语的词形的基本模式为:[C+V]n+’[C+V+(C)]。为了遵循词形模式和发音的经济原则和不产生歧义原则,对所叠加的音节进行整合,导致发生了增音、减音、变音等现象。 第四章 单纯词缀的语义特征及其构词。单纯词缀一般都具有许多项语义特征,是多项语义特征的集合。附加派生法,就是在词根意义的基础上叠加这些语义特征。但在派生过程中,常常根据情况对集合中的语义特征项进行舍取,才能产生意义合格的派生词。 卑南语组词层次的前缀数量少构词能力比较弱,但是形态层次的前缀很活跃,很有生命力,卑南语的许多语法范畴都通过这些词缀体现出来。 卑南语中缀有两个:-em-和-in-,并且分别跟前缀me-和ni-互补分布,前缀附加在以流音开头的词根而中缀则附加在以塞音(含擦音s)开头的词根。 卑南语的后缀按功能来分,可分为名词化后缀和表被动的后缀。名词化后缀只有一个:-an;被动后缀有六个:-an、-aw、-aj、-anaj、-u和-i。 第五章 词缀的复合构及其构词。本章讨论两个问题,(1)复杂派生词内的结构层次。复合词缀派生新词是有顺序的,一般都由内向外逐层地派生。各个词缀的层次是由派生的先后顺序来决定,与其空间分布无关。在派生词内的各个词缀的顺序序列中,词缀的语义辖域、语法意义的分量跟它与词根所处的层次成正比,越是处在外层,词缀的语义辖域越大,语法意义分量越大;词缀和词根语义的紧密度跟它与词根所处的层次成反比,越是处在外层,它与词根的 语义关系紧密度越小。 派生过程中,若内层词缀某项语义特征和外层词缀的相互矛盾,则将内层词缀与之矛盾的项清除,最外层的词缀往往决定该派生词的词性地位和语法特征。 (2)卑南语复合词缀结构模式。本章总结出,卑南语一般复合词缀大体有六种结构模式:前前加,前前前加,中后加,前后加,前前后加和前中后加。 第六章卑南语的重叠构词。卑南语有三种主要的重叠模式:重叠第一式、第二式和混合式,但主要用前两者来构词。 动词根重叠第一式一般具有「工具l、汇原料】、【名物化l、[将行体]等语义特征。名词根重叠第一式一般具有〔泛俗抽象化]、[每个]等语义特征。 动词根重叠第二式常常具有【反复]、【持续]、【短暂l、【随意l、[描摹l等语义特征;形容词根重叠第二式通常具有[深化]、[描摹]等语义特征:名词根重叠第二式一般具有[众多]、【处所1等等语义特征。 重叠形式能被前缀、双重前缀、中缀、后缀以及各种复合词缀所附加,派生出大量的新词。这些派生词的意义都是由词根意义、重叠形式的语义特征和所有参与派生的词缀的语义特征叠加整合而成。在派生词内的词缀顺序序列中,重叠形式一般都比词缀处于内层。 第七章结论。本章综合前文所述后认为,(l)在词根上附加词缀和重叠词根是卑南语词的形态变化和派生新词的主要手段。(2)单纯词缀和重叠模式一般都具有许多项语义特征,是多项语义特征的集合。派生就是以词根意义为基础,在这基础上叠加各项语义特征,并对之进行舍取。复合词缀派生的词单纯词缀过程的叠加。(3)第一章的假设基本是成立的,亦即不管是语音层面还是词义层面,一般的派生活动可能经历下面的过程: 输入一叠加一过滤一整合一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