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门静脉过度灌注这一现象临床上很常见,在肝脏部分切除术及活体肝移植时都可见到。扩大肝切除术后,门脉血流通过较小的肝组织,由于肝窦血管床面积的大幅度减少,可以导致术后急性门静脉高压的形成。脾动脉结扎/脾切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门脉血流,缓解门脉的高灌注状态。本课题通过建立Wistar大鼠70%肝切除模型,初步探讨脾动脉结扎/脾切除对改善门静脉压力、肝脏功能恢复及肝细胞再生的影响。[方法]实验前期进行预实验,建立稳定的大鼠70%肝切除模型(切除左叶和中叶,保留三角叶、右叶和尾状叶)。在此基础上选取6-8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200-220g,随机分为三组(随机数表法):A、B、C三组每组各20只。A组行70%肝切除和脾动脉结扎,B组行70%肝切除和脾脏切除。C组单纯行70%肝切除。各组术后1天、3天、5天、7天随机牺牲5只。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监测大鼠门静脉压力;下腔静脉取血,一部分送检验科做血常规、肝功能测定;一部分静置后离心取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浓度;术后取肝脏,记录大鼠重量、肝脏湿重,计算大鼠肝体比;取部分肝脏制作肝脏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S期细胞比例,部分肝脏-80℃深低温保存,剩余肝脏甲醛固定,做常规HE染色。运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比较各组间各个指标的差异。[结果]建立了稳定的大鼠70%肝切除模型,A、B、C三组大鼠术后均能长期存活,无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术后A、B、C三组肝体比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加,术后第三天增加最为显著,A、B两组术后第一天肝体比值均小于C组(P<0.05);术后三、五、七天,A、B两组肝体比值均大于C组(P<0.05),A、B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术后一天C组门静脉压力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A、B两组术后一天门静脉压力虽较术前有小幅的升高(P<0.05),但均小于C组。A、C两组血小板计数术后各个时间点没有明显差异,但明显小于B组(P<0.05)。术后三组血清ALT、AST、TBIL、DBIL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A、B两组血清ALT、AST、TBIL、DBIL浓度均明显小于C组(P<0.05),A、B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术后各个时间点三组大鼠血清HGF浓度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三组S期细胞比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术后三天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术后五天时仍保持于较高水平。术后各个时间点A、B两组S期细胞比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5),A、B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1、大鼠70%肝切除联合脾动脉结扎或脾切除有利于降低健康大鼠术后门静脉压力,较之于单纯肝切除,肝细胞受损轻微,有利于术后早期肝功能的恢复。2、大鼠70%肝切除联合脾动脉结扎或脾切除较之于单纯肝切除有利于促进大鼠术后肝再生,这和大鼠术后门静脉压力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3、大鼠70%肝切除联合脾动脉结扎较之于70%肝切除联合脾切除对于降低健康大鼠的术后门静脉压力、促进术后肝再生具有相同的效果,且术后对外周血小板计数没有明显的影响、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