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商代,以王室势力范围为中心,文化冲突、碰撞较为典型的区域为王区和夷区。两者大体分别以今天的河南地区和山东地区为主体。商代的墓葬大部分被盗掘的七零八落,文物更是流散世界各地,关于玉器、青铜器等贵重材质的陪葬数量、组合规律和墓葬形式已经难觅真容。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盗墓分子忽略的对象——散碎的混杂在泥土之中又没有市场价值的贝壳类作为立足点,以参加的科研项目小组近四年来搜集的我国境内各类先秦墓葬贝壳类资料作分析,运用考古类型学分类比较研究贝壳在商代山东地区(夷区)和河南地区(王区)墓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商代王、夷地区对贝壳类开发使用、当时人类聚落生态、地域文化交流的情况,为贝类文化研究、发掘贝类发展历史提供全面的资料和拓展跨学科综合研究思路作为基础性参考。许多文献记载以及考古发掘已经证明,商代时期的水系比现在更为发达、气候更为温暖湿润,为先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大量水生动植物资源,尤其是贝类资源。本文从时间和空间的经纬度撒网式地认真比对了先秦时期贝壳类文化遗存物质并进行研究。纵向比较突出商代墓葬贝壳使用的特殊性,横向比较了山东地区和河南地区商代墓葬贝壳使用的异同。论文共分为6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所在;第二部分纵向对比非商代墓葬出土贝壳使用情况;第三部分介绍了山东地区与河南地区墓葬出土贝壳类遗物情况;第四部分分析了作为身份、地位和财富象征的贝币及贝饰;第五部分探讨了先秦海贝的产地和运输之路;第六部分为结语,概括总结山东与河南地区商代墓葬贝壳使用的特殊性和意义。得出的结论主要有:1.贝壳类食物是我国先民特别是沿海地区先民赖以生存和繁衍生息最重要的营养物质来源之一。贝壳可在人们日常活动中发挥着多样化的功能,或被用于制作采集、狩猎等活动所用的各类工具;或被加工成用于人类身体各部位的装饰品;或被镶嵌在生活用具中,增加美观度和奢华度;或承担着祭祀通灵的职责;稀少与珍贵的天然海贝不仅承担了商品交换中等价交换物的角色,也成为财富多寡的重要象征。2.从山东地区和河南地区墓葬出土的贝壳类遗物来看,两者既有继承性,又有共同点,山东地区在贝壳使用方面深受河南地区的影响,在文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具有相对滞后性,说明在当时中原地区与东夷之地之间的联系特别频繁,这种联系包括贸易、战争等多个方面,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推进了文明的进程。3.作为在中原大量使用的贝币,不管来源于哪个海域,都能充分体现出当时良好的运输能力和人们不断扩大交流圈的欲望。远途而来的海贝既考验着交通工具、道路,又考验着先民对于世界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