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在述评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郑廷玉剧作的情节设计艺术、曲白设计艺术和辛辣讽刺艺术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论述。最后,在考论有元以来郑廷玉剧作编演状况和分析当代新编昆曲《看钱奴》艺术贡献的基础上,笔者针对当前传承古典戏曲文化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郑廷玉是元代前期著名的杂剧作家,是中国古典喜剧创作的杰出代表。古代文献中对郑廷玉及其剧作的记载和研究十分罕见,即使到了近代,这方面的研究也并不多见,而对其真正意义上的研究主要是从上个世纪中叶开始的。截止目前,在研究资料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有关学者对郑廷玉的生平、艺术地位及其剧作名目和现存剧作版本等方面的研究已较为充分,尤其是严敦易、傅惜华、庄一拂、邵曾祺、查洪德等知名学者在郑廷玉剧作名目和现存剧作版本方面的研究已极为精深,后学着实很难超越。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受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深刻影响,学者们在对郑廷玉剧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研究过程中虽然撰写了为数不少的文章,但局限性很大。往往从其思想方面的所谓“局限性”(比如“宿命论”)来贬低其艺术成就,很少从艺术本体的内在规律出发来客观评价其剧作艺术,因而难免失之公允,这也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郑廷玉剧作评价不高的主要原因。随着中西方美学和艺术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中国古典戏曲研究的视野也应随之广阔。结合有关戏剧美学和戏剧艺术学研究的经典性成果来观照郑廷玉剧作的艺术成就,必将会对元代戏曲研究、文化遗产继承乃至当前的戏剧影视编演产生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不难看出:郑廷玉剧作在无限自由的叙事时空、完整浑圆的叙事结构以及气势非凡的武打情节等方面的设计艺术,为我们今天的戏曲编演提供了不少可资借鉴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分析,又可看出:郑廷玉剧作中的曲辞充分体现了“敦朴自然”、通俗本色的语言风格,其宾白则更加体现出作者自由的甚至是随意的创作天性,似乎只要是可以恰切表达剧义的生活俗语均可“毫无顾忌”地“移植”到其剧作中来。纵观郑廷玉的剧作,其中很少有歌颂性的喜剧人物,相反,其剧作充满对丑恶的讽刺和否定。上至天上神仙、王侯将相,下至文人秀才、平头百姓在郑廷玉剧作中都可成为讽刺的对象,并且将讽刺的笔触深入到人性灵魂的最深处。在以剧作家为创作主导并以场上之曲为创作主流的元代前期,由于郑廷玉剧作说出了人民大众想说的话,更由于其符合当时观众“审美深层心理”的艺术追求,因而在当时赢得了极为广泛的演出市场。直至元末,仍有大量根据其剧作改编的舞台演出。然而自明初以后,随着时代背景的更换和文人心态的转变,郑廷玉剧作的影响逐渐式微。近代以来,郑廷玉剧作的艺术成就才受到王国维、青木正儿、王季思、张大新等著名学者在学术上的关注和肯定。本世纪之初,在剧作家苏位东先生和江苏省昆剧院全体创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舞台上已沉寂300多年的郑廷玉剧作《看钱奴》终于被改编后搬上了昆曲舞台,为元杂剧经典的传承和演艺市场的繁荣做出了不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