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与城镇居民消费——基于山东城镇住户调查数据所做的实证分析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victori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是经济学在研究消费行为中最基本的理论模型,后来发展起来的预防性储蓄假说、流动性约束假说等不确定性消费理论可以说均未根本改变这一框架。由这一假说得到的一个推论就是,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在生命周期的早期较高,在生命周期的中期较低,而到生命周期的晚期又会较高。对于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是否符合这一假说,从微观住户层面进行的实证研究比较缺乏,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城镇住户调查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的月度数据,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的上述推论进行检验。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包括:   第一,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并不完全符合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的预期,城镇居民在其生命周期的早期确实有着较高的消费倾向,而且在随后的一段时间也有较低的边际消费倾向,但在退休前阶段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会比较高,而处在退休后生命周期晚期的城镇居民则有着较低的狭义边际消费倾向(不包括医疗和教育支出)和较高的广义边际消费倾向(包括医疗和教育支出)。   第二,处在不同生命周期的城镇居民其总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表现出与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同的变动形式,同样并不完全支持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的预期,而其工资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则表现出与可支配收入不同的变动形式,即处于生命周期早期的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有着较高的消费倾向,处于接下来的生命周期中的城镇居民其工资性收入的消费倾向均相对较低。   第三,医疗支出对处在退休前后(50-59岁以及60岁以上)生命周期的城镇居民的狭义消费(不包括医疗和教育支出的非耐用品消费)存在显著的负影响,对处在生命周期早期和中期的城镇居民狭义消费则不存在显著影响;教育支出对处在生命周期早期(29岁以前)和退休前后生命周期晚期的城镇居民的狭义消费则不存在显著影响,但教育支出的增加会显著的“挤出”或抑制处在30-39岁生命周期城镇居民的狭义消费,与此相反地却会促进处在40-49岁生命周期城镇居民的狭义消费。
其他文献
永佃制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所有权相对集中条件下,私有地主和佃户基于长久经营避免交易的不稳定,演变来的特殊租佃关系:所有权和耕种权分置,这种土地的产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缓
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界的永恒话题,也是发展中国家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中国已经进行了3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年均近10%的经济增长成绩让世界为之瞩目,作为学术研究者,我们当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