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首发急性脑梗死(ACI)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患者发病早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探讨其在ACI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423例首发住院ACI患者发病14天内血清hs-CRP水平进行测定,按照CISS(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标准对患者进行病因及发病机制分型,并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在不同病因中,心源性卒中组hs-CRP水平最高(8.09±4.47);其次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组(5.89±4.02);其它病因组(5.21±4.64);穿支动脉疾病组(3.67±3.47);病因不明确组(2.83±4.40)。与心源性卒中组比较:大动脉粥样硬化组、穿支动脉疾病组和病因不明确组hs-CRP水平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心源性卒中组、穿支动脉疾病组和病因不明确组hs-CRP水平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穿支动脉疾病组比较: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心源性卒中组hs-CRP水平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它病因组比较:其它四种病因hs-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因不明确组比较: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心源性卒中组hs-CRP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因中发病机制不同,hs-CRP水平亦不相同,由高到低依次为:动脉-动脉栓塞组(7.88±3.35);混合机制组(5.88±3.50);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组(5.15±4.36);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动脉组(4.47±3.88)。与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动脉比较:动脉-动脉栓塞组hs-CRP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动脉-动脉栓塞组比较:载体动脉(斑块或血栓)阻塞穿支动脉组、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组和混合机制组hs-CRP水平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组比较:动脉-动脉栓塞组hs-CRP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混合机制组比较:动脉-动脉栓塞组hs-CRP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CISS亚型hs-CRP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s-CRP相关因素较多,联合标志物的测定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进行正确病因和发病机制分型提供了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