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晚清碑学中兴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sahaochi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碑学的中兴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重要的变革,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探讨晚清碑学中兴的发生与发展。第一部分主要探讨碑学中兴的学术背景,这部分分为两章,第一章重在从学术背景即今文经学的崛起以及西学东渐的冲击,在学术层面对碑学中兴影响及所做的学术准备。第二章是分析作为考据学的一个部分的金石学研究的兴盛,对推动碑学中兴所产生的直接影响。第二部分是第三章及第四章,为论文的主体部分。着重分析晚清具有代表性的书论以及突出的实践代表。理论方面:由阮元“二论”通过对汉魏南北朝以来书法流派的梳理,从地域上将书法分成南北两派,且呼吁后来者关注北派,这一观点的提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无论是对其观点赞成还是反对,都对碑学理念的正名从无到有奠定了基础,;接着包世臣借由阮元的观点,不讨论南北问题,他着重探讨北碑与唐碑的异同,有褒扬北碑而贬低唐碑的倾向,对刻帖及赵、董书风的不满则是直接针对帖派,北碑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到康有为则又从今、古学为划分碑、帖的重要标准,以“求变”为核心,将碑学理论推至巅峰。实践方面:在邓石如等人为碑派书法开宗立派之后,晚清书坛在篆隶上又取得新高度如吴熙载、杨沂孙、赵之谦、吴昌硕等人,以及唐碑到北碑的转化如李文田、张裕钊、曾熙等,再到碑派书法在成长的过程中与帖的不同程度的融合如何绍基、杨守敬、沈曾植等等,在取法碑与帖的道路上,我们的先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典范。第三部分为第五章,主要总结通过对这一时期书法观念及实践的梳理,揭示晚清碑学中兴的意义,以及对我书法创作的启示。
其他文献
一、规划背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坚定了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为新时期北京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
子牙新河左堤大城段全长4.65km,桩号23+100-27+750.堤身主要由壤土填筑,夹有黏土及沙壤土,堤顶高程在14.48m(黄海高程)左右,顶宽10m,在"96·8"洪水期间,部分堤段轻微渗漏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清铁(Fe)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比色法检测对照组和NS组血清铁水平,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结果 NS组中血清铁与hs-CRP
本文将以二十世纪初期抽象艺术运动之一荷兰风格派的乌托邦理想为切入点,以风格派具体事件、艺术家言论为主要线索,展现风格派的艺术理念、重要成员、社会活动、重要影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