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养羊历史悠久,绵羊品种资源丰富,但产量相对落后,绵羊的产量、羊肉的质量关乎农牧民的经济收入、人们对羊肉的需求。人们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关注,绵羊的尾部脂肪逐渐失去了市场价值和经济价值。按照绵羊的尾型,至少可以把绵羊分为四类,瘦尾、脂臀尾、短脂尾和长脂尾。野生绵羊是瘦尾羊的事实,表明不同尾型的绵羊是在人们畜牧生产中特意选育的结果。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统计学方法的提出,使得我们能够检测这种选择在基因组上留下的信息,进而挖掘出与绵羊尾型有关的基因,为绵羊的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提供依据。此次研究,选择具有极端表型的两个类群,即:肥尾、瘦尾共计122个个体进行50K基因芯片分型。在进行选择信号分析之前,我们首先用NETVIEW方法构建我国11个品种绵羊的精细图谱,以了解我国绵羊的群体遗传结构。NETVIEW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的绵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类群,一类是藏系绵羊;另一类是蒙古-哈萨克系;乌珠穆沁羊与除罗布羊以外的蒙古系绵羊均有直接遗传关系,与罗布羊有间接的遗传关系。罗布羊与哈萨克系绵羊有较近的遗传关系,而哈萨克系的哈萨克羊与多浪羊存在较远的遗传关系。迪庆羊能够与藏系绵羊分离开,西藏地区藏羊能够与其它地区的藏羊分开,青海、四川的藏羊不能分开;NETVIEW分析群体遗传结构的计算时间短,与PCA、NJ树、STRUCTURE的结果大体一致,且基本能够反映史实,因而可以作为未来群体结构分析的工具;乌珠穆沁羊是此次试验的蒙古系绵羊中,最古老的一个品种;不同地区的藏羊存在着分化趋势,但分化并不严重。随后利用FST和hapFLK等方法,对肥尾绵羊和瘦尾绵羊两类具有极端表型的类群进行选择信号分析,这两类方法共筛选到了6个重叠的区域和43个重叠的基因,选择这两种方法筛选出来的重叠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并对重叠的6个区域进行成对FST方法验证,成对FST的结构表明,在重叠区域,肥尾与瘦尾巴之间的选择信号出现了峰值,而肥尾与肥尾之间以及瘦尾和瘦尾之间没有峰值。结果表明这6个重叠区域和有可能与绵羊的尾部脂肪的形成有关,这六个重叠区域筛选出来的重叠基因如:BMP2,PPP1CC,PROKR1,ETAA1,HOXA11,PDGFD等可能参与了绵羊尾部脂肪的沉积或绵羊的尾形的形成;随后我们对PDGFD进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表明PDGFD蛋白的表达量在3月龄胎龄和刚出生绵羊的尾部脂肪中没有明显的差别,但是在3月龄胎龄皮下脂肪和刚出生绵羊的肝脏中表达量有明显的差别;虽然这一结果不能支持PDGFD对绵羊尾型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并不能否认其可能影响绵羊尾部脂肪测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