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3月28日,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陕西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重要一员,为贯彻落实这一战略规划,发展具有陕西特色的经济带,加快提升陕西省经济发展水平,陕西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陕西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取得不少成就:城镇化水平平稳上升;城镇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发展迅速;城市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鲜明;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城镇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城乡统筹发展进程稳步推进等。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城镇化总体水平相对落后;区域城镇化发展不均衡;产业支撑能力不足;户籍、土地管理等制度改革滞后;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城镇生态安全问题突出;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等。选取16个指标变量,构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以陕西省1998~2015年18个样本量数据为样本,采用双自然对数模型,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出各指标弹性系数,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文化教育和医疗服务对陕西省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显著;城镇失业率未能预期推动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对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效不显著;“互联网”极大地促进了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城乡差距的增大和城市空气质量严重制约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资源环境发展对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动不可或缺。依据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对策建议:推进三大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城镇体系,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了保证这些举措最大效果地实施,提出以下保障措施:加强督察考核、强化资金保障和创新政策体制。通过发展路径的构建和保障措施的提出,以期促进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