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生土民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受本土传统的生态观,建筑观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适应性”特征;其所包含中国人的各种栖居模式也与各自的历史地理条件和社会生产生活实现了和谐的统一。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之间地理气候,资源分布,人文习俗差异很大,经济和生活水准也极不平衡,这就决定了中国人的居住模式和生存方式自古以来就无法用一种单一的理念加以解决。而在初步实现了工业化,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中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是目前面临的紧迫问题。这就决定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然要选择节能高效,绿色环保,因地制宜的居住和生活方式,与传统的生土设计理念有了共同之处。在今后的发展中,如何解决大量已经或尚未富裕起来的农民的住房设计问题,缓解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避免乡镇单一的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实现中国农民居住模式现代化的重要课题。其中,对有特色的仍具备使用和发展价值的生土民居进行现代化,生态化改造是有效解决的方法之一。”生态化改造”的含义,就是具有“生态补偿设计”性质的、以降低人类活动对生存环境的“负干扰”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对于中国乡村现存的生土民居,应该结合国情,以当地居民的切身利益和整体环境的生态效益为重,发展居住功能和生态效益并重的农民住宅建筑。保持中国传统生土民居的特色,发扬因地制宜,节能高效的“生态适应性”,并使原住居民享有现代化的生活条件,同时具备“生态补偿功能”,与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同步。通过引入“绿色设计”的概念,在民居建筑的设计,建造,使用和废弃的各个环节,都坚持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的原则;坚持使用无毒无公害材料和工艺的原则;坚持尽可能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原则,将舒适的居住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探索出一条不同于城市建筑发展模式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