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改革所引发的教师角色转变使教师由传统课堂中的“权威”转化为承担各种使命的传输媒介。尤其在语言教学中,教师更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知识导入因素,充当着示范者(Model)和促进者(facilitator)的双重角色。因而作为学生获得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教师话语逐渐为语言学家、教育学家所关注,并不断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尽管教师话语的相关研究已涉及形式特征和功能特征的诸多领域,对于教师话语在输入中所能起到的认知导入以及其质量提升途径的研究仍未出现较大突破,英语教学中教师语言表达内容单调无味,课堂气氛沉闷仍然是中国英语教学中难以逾越的瓶颈。将隐喻引介入教师话语可谓在国内教师话语研究中的一个空白。国外少数学者如Lvnne Cameron,Low等曾在隐喻研究中提及教师话语中的隐喻使用。鉴于二语习得过程中具有强烈文化色彩的隐喻不断介入,且严重影响中国二语习得者的语言理解和应用能力,英语教学中针对隐喻能力的强化必将成为解决阻碍语言教学中二语习得能力进一步提升的有效途径。为考察教师话语与隐喻的相关性,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实证研究,分别就所选来自东北林业大学英语专业(06,07,08级),非英语专业学生(07,08级)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优快班(08级)授课教师话语中的隐喻密度以及所对应班级进行测试的准确率加以对比,并结合问卷和教师访谈等研究方法,来证实隐喻在教师话语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本文的主要贡献有:1.通过课堂语料数据对比,中国英语教师话语的隐喻密度与本族语教师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通过测试,就隐喻理解能力而言,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均高于低年级学生,英语专业学生普遍高于非英语专业学生。3.问卷调查表明多数学生认为英语课以及教师话语是其获得隐喻知识的最有效最直接的输入源。4.教师访谈中,多数教师表示并没有意识通过以教师话语为学生的语言模仿对象,进行隐喻能力的培养。即便使用到隐喻,也是无意识的,并未有效地开发学生的隐喻认知能力。此外,本文以可理解性输入为理论指导,用之于教师话语研究,探求教师话语与隐喻相结合的可行性以及实效性,进一步拓宽了教师话语研究的领域,也成为挖掘我国英语教学中教师话语的质量以及学生语言习得的一个新的渠道。本文研究得到的启示是教师话语中适当的运用隐喻对于学生隐喻能力以及教师语言层次的提高均具有重要意义。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通过自身的语言输入,将隐喻的效用施之极致,实现学生更高层次的语言水平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