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是一大类与人类和动物密切接触的外来化合物,进入机体后能模拟或抑制激素功能,干扰体内正常内分泌物质的合成、释放、转运、代谢和结合等过程,从而破坏其维持机体稳定和调控的作用。内分泌干扰物在环境中含量虽然很低,但危害很大,对其建立简单快速、灵敏可靠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构建新型化学修饰电极,应用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Cr(Ⅵ)和酚类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简单方便、灵敏度高、选择性和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本文以简单快速的方式制备银纳米粒子/金多孔膜(AgNP/AuNF)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并将其应用于水体中痕量Cr(Ⅵ)的检测。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散射X-射线光谱(EDX)对AgNP/AuNF纳米复合电极的形貌和组成进行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CV)考察AgNP/AuNF纳米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电化学方法制备的AgNP/AuNF纳米复合电极具有更大的电活性面积和更优异的电催化性能。AgNP/AuNF纳米复合电极成功应用于安培检测痕量Cr(Ⅵ),并对Cr(Ⅵ)的检测具有更好的电化学响应,更易于Cr(Ⅵ)的催化还原。对Cr(Ⅵ)检测的线性范围为2~54 μg/L和25~380 μg/L,检测限为0.65 μg/L。该方法具有制备简单、检测方便,灵敏度高和稳定性好等优点,对于环境中痕量Cr(VI)的测定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利用分子印迹技术(MIT),以双酚A(BPA)为模板分子,邻氨基苯硫酚(ATP)为功能单体,通过自组装和电聚合方法制备双酚A分子印迹聚合膜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进行表征,并用于双酚A的检测。由于双酚A具有电活性,采用电聚合法制备聚合膜的过程中,作为模板分子的双酚A在功能单体发生聚合的电压范围内也发生电化学反应,导致对双酚A进行洗脱时,分子印迹聚合膜的空穴无法完全得到,或者空穴与目标分子不匹配,造成无法对双酚A进行定量测定。该研究结果为电化学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膜,根据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的相互作用正确选择功能单体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发展了一种快速、灵敏又可靠的方法,即碳纳米管修饰电极(MWCNT/GCE)分别用于双酚A、辛基酚和壬基酚的检测。研究了不同pH、扫描速率、富集时间等实验条件对三种物质快速检测的影响。由于碳纳米管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位点多,易于发生电子传递作用,因此这三种待测物质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峰电流均明显高于在裸玻碳电极上的氧化电流,检测灵敏度得到很大提高。双酚A的氧化峰电流Ip(μA)与浓度C(μmol/L)分别在0.05~10(μmol/L和20~100μmol/L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 Ip=-1.078C-0.8035(R = 0.9958)和Ip=-0.3391C-12.557(R = 0.9922),检出限为 0.013 μmol/L。辛基酚的氧化峰电流Ip(μA)和浓度C(μmol/L)在0.05~10 μmol/L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p=-6.5406C-4.204(R = 0.9986),检测限为 0.015μmol/L。壬基酚的氧化峰电流Ip(μA)和浓度C(μamol/L)在0.05~8 μmol/L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p=-3.0465C-1.2642(R = 0.9974),检测限为 0.023μmol/L。对三种待测物质分别进行10次平行实验,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说明该修饰电极具有很好的重现性。此外将该修饰电极4℃保存10 d后再对待测物质进行测定,氧化峰电流只降为新电极的98%,放置20 d后氧化峰电流仍为第一天的90%以上,说明该修饰电极的稳定性极好。该方法具有制备简单、费用低、费时少、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重现性好等优点,有望应用于环境中痕量酚类污染物的快速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