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冯友兰的民族复兴思想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1986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吞中国的野心开始显露,民族危机成为社会主要矛盾,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断加剧,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严峻时刻。中国的仁人志士积极为国寻找出路,为国献策,民族复兴思潮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并得以发展。冯友兰作为一名爱国的知识分子,在哲学领域苦苦探索,在家庭启蒙和成长教育的基础上,顺应时代的召唤,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复兴思想。其思想囊括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较同时期其他爱国志士更为系统、深入、全面。冯友兰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研究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提出“中西类型说”,从中探索中国的复兴之路。虽然冯友兰的民族复兴思想根植于历史土壤,受到当时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但其中包涵的与今天中国复兴道路之共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冯友兰提倡的传统国风为现今社会发展提供当代启示,他倡导的民族精神对今天所重视的“中国精神”有借鉴作用,其思想的整体性和部分长远观对于今天“中国梦”的实现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相关背景及意义。第二个部分是对抗战时期冯友兰的民族复兴思想形成的基础进行介绍,通过资料收集与整理,概括出内容,包括家庭启蒙、青年教育、国外眼观、抗战前的探索四个方面,明确表述了其思想形成的基本因素。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通过对冯友兰有关资料进行系统研读,梳理出其复兴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层面,形成系统而全面的复兴观。第四部分结合冯友兰复兴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横向、纵向的理论分析,总结出其思想具有的特殊性。第五部分是本文最有价值的地方,通过对冯友兰复兴思想的内容与特点的阐述,分析其对历史与现实的重大意义,特别是其中对今天“中国梦”的实现所具有的当代价值,以及对青年的启示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互联网对大学生政治制度认同的影响情况,通过文献梳理确立衡量政治制度认同的三个维度,即意识形态认同、制度的合法性认同、绩效认同,作为调查问卷的题目框架,及统计分析
高师院校音乐学院担负着为国家、自治区培养合格音乐师资的历史重任。而在为社会输出音乐师资人才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培养音乐人才的“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高师院
1983年2月,重庆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被中央批准为首个计划单列大城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这拉开了重庆20世纪80年代计划单列的序幕。计划单列是重庆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
本文对我国西部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研及问题进行了探讨。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不仅是经济发展问题,也是文化进步问题;解决影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这些矛盾和问题,要靠政策、靠
留法群体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研读,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方面得以初步的了解和介绍;本文通过比较研究留法群体
民办学校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有益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民办中学作为民办学校教育的基础,其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教育质量。深
本研究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笔者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在现代经济竞争中的运用价值所在,以及如何开展研究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