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成才焦虑对教育消费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uy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教育支出持续增长的现象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家长们在经济社会变化与职场波动的双重压力下,越来越觉得对孩子的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他们越发开始紧张子女的教育背景,担心子女将来能不能进入国内国际一流大学,获得优质生活的“入场券”,许多的家长在孩子还没出生时就开始为孩子的教育做各种细致的规划,《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家庭中,有48%的家庭在教育上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四成,调查中有78.3%的家长甚至表示他们随时可以牺牲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去服务于孩子的教育。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我国许多父母为了能够消除自己在子女成长成才过程中产生的不安和焦虑情绪,总忍不住去为子女设计人生,在教育上盲目消费。简单分析看来,家长对孩子的这种担忧和焦虑可能是家庭教育消费持续增长的一个影响因素,那么事实是否如此?理论依据如何?能否通过实证的检验?对于父母不同性别,这种影响是否相同?背后的作用机制如何?本文以家长的子女成才焦虑作为核心解释变量,通过实施问卷调查及文献研究,探讨它与家庭教育消费、校外培训消费的关系。希望能为研究家庭教育支出逐年增长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对政策制定提供一些建议。本文以学前教育、小学、初高中阶段的学生家长为调研对象,分析收集得来的数据,探索子女成才焦虑对家庭教育消费以及校外教育消费的影响。首先,本文梳理了子女成才焦虑、家庭教育消费方面的文献,了解了已有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子女成才焦虑对教育消费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假设一和假设二,即子女成才焦虑正向影响教育消费总支出和子女成才焦虑正向影响校外教育消费;同时,本文认为在家长不同性别样本下,这种影响是有差异的,基于此我们提出了研究假设三,即母亲对子女成才的焦虑感对教育消费的作用要显著大于父亲;此外,本文还认为家长对家庭社会地位的认知以及子女学习成绩会加强这种焦虑感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又提出了研究假设四和五,即社会地位认知越低或者子女学习成绩越差,子女成才焦虑感的作用会越强,家长越会增加教育消费。其次,设计调查问卷,开展调研,分析数据是否有信效度,同时,利用SPSS软件对调查得到的数据展开描述性统计,建立计量模型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此外,本文认为子女成才焦虑对校外培训消费的影响,受到家长校外教育效用认知的调节作用,本文将对这一调节作用进行检验。最后,基于对理论机理的深入分析,本文认为家长的社会地位寻求动机是家长教育消费最根本的动力,因此本文对这一作用机制进行了检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子女成才焦虑对家庭教育消费及校外教育消费的增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准假设得到支持。在控制学生、家庭、学校等一系列特征变量之后,子女成才焦虑的估计系数依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家庭的教育消费总支出与校外培训消费均受到了父母对子女的成才焦虑影响,并且两个模型中子女成才焦虑回归系数几乎一样,其原因可能在于义务教育普及以来,学校教育的费用大体一致,教育消费总支出的差别主要还是通过校外教育消费来体现。关于父母不同性别的样本会有不同影响的假设并未得到支持,母亲样本的回归系数并未像本文理论推导的那样大于父亲样本。不过,对于分样本回归的各个系数能否通过直接比较大小的形式来确定影响还存在分歧,有研究指出,由于抽取的样本不同,这种比较可能会存在些许差异。但是,从回归结果看,不管是男性样本还是女性样本,其子女成才焦虑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这进一步证实了子女成才焦虑正向显著影响家庭教育消费。对家长校外教育效用认知的调节作用进行检验,发现那些认为校外补习有用的家长在焦虑时会对校外教育支出更多。学习成绩与子女成才焦虑存在交互影响的假设检验结果显著,表明学习成绩与子女成才焦虑二者共同作用使得家庭教育消费更多。对社会地位寻求动机进行机制检验,发现对于全部样本以及农村样本而言,基尼系数与子女成才焦虑的交互项并不显著,但是对于城市样本,该项系数显著为正,即城市家庭收入差距扩大时,会使家庭教育支出对子女成才焦虑更为敏感。本文认为,对于农村而言从众、跟风心理或许是其家庭教育支出的作用机制,但是受限于数据获取,本文未能对其进行检验。家庭的教育支出受到家长对子女成才焦虑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家庭可能并未考虑子女的特点及儿童的发展规律,盲目的给孩子报名各种补习班、培训班,这会给孩子带来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得家长与孩子产生矛盾,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违背教育的初衷。短期看来,这种对子女成才的焦虑感会导致家长在教育上过多支出,挤出家庭当期的其他消费,不利于提升家庭生活水平,长期看来,家长为了减少对子女成才的不确定性及担忧,会争相购买优质教育资源,而那些高收入家庭更有能力在优质教育资源上消费,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未来会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这会使得高低不同收入家庭之间的教育投入差距与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最终这会导致“马太效应”。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引起社会对当前家庭存在的盲目教育消费现象的关注,然后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能使这种情况得以改善,这也是本文的研究初衷。
其他文献
近年来,面对油价持续下跌、竞争日趋严峻等不利局面,年轻一代在择业就业过程中,石油行业国有企业“铁饭碗”的吸引力逐渐减弱,石油行业内开始面临“招人难”“留人难”的人才困境,尤其是高学历、高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年轻人才队伍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补充,造成企业的员工队伍整体出现偏老龄化的趋势,人才的年龄结构出现断层;而年龄偏大的员工大多是工作经验丰富的中基层的石油专业技术人才,由于学历、英语等资格的限制,职称
学位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正式确立于秦朝,经各朝代演变发展,日臻完善。清代监察法制汇集了历代监察法制所取得的优秀成果,特别是《钦定台规》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封建监察法律规范化体系的最终形成,这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完善的一部监察法典。清代制定的不同形式的监察法律法规,对监察官员的选拔任用、考核、奖惩和履职保障措施都有详细规定。尽管清末监察效能减弱,监察制度面临转型,直至覆灭,但仍不可否认清代监察官员制度的历史作用
学位
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社会矛盾多元多样多发,仅靠工会工作的力量已无法满足职工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而社会工作作为实现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对于满足职工需求、促进企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是新形势下创新工会工作的迫切需要。异地务工人员作为城市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在非户籍地务工时,不仅承受着来自工作、生活的压力,还面临着压力无人诉说的问题。而异地务工人员中的环卫工工种工作技术含量不高、
学位
意向性自我调节是指个体以增强自身功能或优化自我发展为目标,积极协调情境中的要求、资源与个人目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行动过程,是一种重要的个体发展优势。新千年后,随着积极青少年发展观被广泛接受,青少年意向性自我调节的发展状况及作用机制吸引了研究者们的关注,尽管如此,国内关于意向性自我调节的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少数实证研究大都局限于横断水平,难以详细描绘中国文化背景下青少年意向性自我调节的发展状况;此外,
学位
2014年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在宁海县首创立,运行良好,成效显著,得到中央充分肯定。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之后,这项制度在全国之内推广。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是自下而上形成的权力监督制度,它明确了村级小微权力事项,规范了村级小微权力运作方式,公开了村级小微权力运行过程,监督了村级小微权力运行环节,减少了基层腐败问题的发生,保障了基层群众的权利和利益。因此,研究这项制度及其运行极为重要。本研究基于
学位
清末的科举改制是清王朝保存科举的最后一役,亦是自上而下切实倡行西学的肇端,是晚清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与文化现象。至庚子国变两宫西狩,统治者亲历京师陷落的巨大国耻,危局之下不得不求新求变,戊戌时期夭折的诸项新政举措被重新启用,特别是对科举的改造,以张之洞、陈宝箴1898年妥议科举新章折为起点。清末新政复行,长期以来朝野企盼的变科举、废八股、试策论,终于得到贯彻实行,特别是新章规定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
学位
随着中国足球改革进入中期发展阶段,校园足球的推广和普及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参与其中,导致了在校园足球前期发展中存在的大量问题逐渐显现。在校园足球教学与训练方面,教学训练模式偏离科学规律,训练理念僵化,教学与训练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导致足球技能学习效果得不到保障,长期存在着教不会学生足球技能的问题。因此,在校园足球专项技术的教学训练中,通过精准的把握运动负荷,根据科学规律设计教学训练方案,保证学生健康参与
学位
幼儿园作为祖国未来的启蒙学校,在进行教学时对体育技能的掌握和教学却少之又少,幼儿家长想对幼儿进行相关的培训只能在校外找相关的培训机构,而现在郑州市出现的一种新型模式打破了这种局面,这就是幼儿园与培训机构合作。此模式主要是由培训机构提供教练员,幼儿园提供场地来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方便了家长,同时对幼儿的益处也不言而喻。但是,由于教练员平时在培训机构只进行小班教学,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入会出现一系列问题,而
学位
纳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婚姻的特殊补充形式,已度过漫漫数千年的时光,与妾相关的法律制度也在历朝历代的更迭替换中,日益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水平,到清代时已发展至顶峰。本文拟将结合创作于“康乾盛世”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红楼梦》,通过分析阐释法律与文学中“妾”的相关问题,以“妾”的弱势地位是否因法律而加强这一问题为切入点,来讨论女性地位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在通过对《红楼梦》文本的运用及贾府中的妾进行梳理与总
学位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的发展史就是文化的发展史,人类具有文化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依据,儿童作为人类的一部分,不仅受到文化的影响也影响着文化,儿童发展的过程其实也是儿童文化发展的过程。传统文化渊远深长,是历史传承中的凝练,是文化精髓中的民族精神,从根本上指引着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模式。教师使用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有利于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认同感,促进文化的传承发展。人类发展的文化本质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