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体问题可谓20世纪下半叶法国哲学的中心问题之一。以阿尔都塞、拉康和福柯为代表,通过科耶夫所解读的黑格尔,他们对主体穷追不舍,揭示笛卡尔的主体的症候,为我们展开了新的视域。巴特勒的第一本专著《欲望的主体》就考察了俄裔法国哲学家科耶夫的《黑格尔导论》对20世纪法国哲学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笛卡尔式的先验主体在20世纪法国哲学中随着福柯的“人之死”宣言,变成了游魂野鬼,而巴特勒的任务就是要重新找回(建构)失落的主体。质以言之:主体不再是自足的先验实体,而不过是种建构,或者说主体有其有迹可循的历史和生成过程。但是,主体在怎样的机制中得到建构?如果主体完全是建构而来,其自身的能动性又从何而来,其自我解放的潜力又在何处?这里的自我解放又是什么意思?打碎枷锁,我们是否就能获得自由?如果权力如福柯所言的那样无所不在,我们如何打破权力,获得解放?主体与权力到底是何关系?巴特勒正是沿着福柯的路向对主体问题进行了考察,回到实在的有痛感的身体,去考察身体的欲望与性别范畴如何在历史和权力机制中得以形成。身体与性别须臾不可分,身体总是性别化的身体。巴特勒由此揭示出性别范畴——男性女性二分法——如何成为一种规训法则,继而衍变为压迫性力量。性别范畴塑造身体,并且排斥压迫那些所谓没有正常性别身份即尚未被接受的身体,如同性恋、双性恋、异装癖等酷儿们。由此巴特勒引入了承认的政治,去面对差异,理解他者,质问欲望与承认之间的关系,并最终旨在走向一种激进民主。本论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旨在考察巴特勒的研究境况及巴特勒的现实意义,第二三部分则分别考察了巴特勒的两个核心问题:主体与性别;最好一部分则提出本论文的暂时结论,因为对巴特勒来说,本来就没有一个最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