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附子是乌头的子根加工品,被誉为“回阳救逆第一品”和“补命门真火第一要药”,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附子的应用历史悠久,兼具非凡的药效与毒性。附子中的双酯型生物碱具有强烈的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一直为临床应用所忌惮,因此附子入药前须进行加工炮制,以达到减毒存效的目的。尽管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加工手段的添新,但目前依旧以胆巴浸泡为附子加工的基础。附子浸胆历史悠久,截止目前附子加工中尚无统一的浸胆标准,胆巴在附子加工中的确切作用尚无系统深入地研究与报道。附子采收后极易腐烂,胆巴浸泡对附子有防腐作用,同时,浸胆附子的外观与色泽优于无胆浸泡的附子。亦有报道指出附子浸胆工艺不当,易使附子中的有效成分大量流失,还存在退胆不尽和人为增胆的危险,影响后续附子的用药安全,因此建议附子炮制中尽量避免胆巴的使用。基于此,本论文从“形”和“效”两方面对胆巴在附子炮制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旨在为附子的合理化加工提供依据。并尝试开发新型的无胆附片,为附子的无胆化加工提供参考工艺。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胆巴对附子的固形作用。本实验以在10%、20%、30%、40%和50%浓度胆巴浸泡的附子为材料,采用质地多面分析法(TPA)测定其硬度、弹性和致密性,观察附子的微观细胞形态。结果表明,在质构属性方面,20-30%胆巴浸泡的附子的硬度保持稳定,30%胆巴浸泡的附子的弹性保持稳定,10-30%胆巴浸泡的附子的致密度保持稳定。比较附子鲜切片与浸泡20 d各处理组的显微结构和饮片形态发现,10-30%胆巴处理组的鲜切片外形较好,且细胞形态饱满,20-30%胆巴浸泡的饮片形态符合药典标准。说明胆巴浸泡可对附子起到固形作用,最优浓度是20-30%。2.胆巴浓度和浸泡时间对附子中有效成分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苯酚-硫酸法分别对胆制附子的六种生物碱及多糖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其效毒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0%胆巴浸泡7-9 d内可使附子的效毒比和生物碱总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浸胆后附子中的多糖流失较多。3.胆巴对附子的防腐作用。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胆巴在附子加工中的防腐作用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胆巴浸泡至第12d可对附子起到明显的抑菌作用,且随浸胆时间的延长,附子内的细菌数量持续降低。说明胆巴浸泡附子具有防腐作用。4.基于离子色谱法对附子饮片中残留离子的测定。采用阳离子色谱法对附子浸胆过程中的Na+、K+、Mg2+、Ca2+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在胆巴浸泡20d周期内,附子中累积的四种主要离子成分Na+、Mg2+、Ca2+、K+含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Mg2+和K+在浸泡周期内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而Na+和Ca2+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累积,Ca2+在胆巴溶液中含量最高为869.292mg.L-1(34.77%),对附子中离子积累的影响最大。浸胆20 d的附子Ca2+含量从最初的1.362mg·L-1(0.05%)增加至10.466mg·L-1(0.42%)。该方法便捷、快速、结果稳定,可用于浸胆后附子中残留离子的测定与分析。5.基于回阳四逆汤的新型无胆附片加工工艺探究。在传统中医验方四逆汤的基础上建立新型附片炮制工艺,探究不同生物酶的比例和用量、甘草与干姜的用量和蒸制时间对附片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附子炮制过程中,加入0.2 g混合酶(果胶酶:纤维素酶=1:2)处理后,使用甘草和干姜(1:2)的混合粉均匀挂粉后进行高压蒸制40 min,得到效毒比最高的新型附片。该新型附片的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含量可达0.035%,双酯型生物碱总量低至0.010%。综上所述,10%胆巴浸泡附子7-9d不仅可以减毒增效,还起到明显的抑菌作用,同时避免了金属离子Ca2+的过量累积。20-30%浓度是对附子起到固形作用的最佳胆巴浓度,所得饮片片型较好,呈现半透明状并带有油亮光泽。在四逆汤基础上优化加工所得新型无胆附片,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并且避免了胆巴浸泡过程,是一种绿色安全的新型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