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主粮化战略将导致其种植布局发生变化,这势必影响其害虫发生态势,因此发展马铃薯害虫绿色防控技术迫在眉睫。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Zell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麦蛾科(Gelechiidae),是马铃薯上重要的害虫之一,可通过蛀食马铃薯块茎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amo)是重要的害虫生防手段,具备应用于防控鳞翅目害虫的潜力。本研究筛选出了6种高毒力的球孢白僵菌菌株;选用其中稳定性强、产孢量高的JLGZL-14菌株对马铃薯块茎蛾进行了室内亚致死效应测定和田间试验;比较了JLGZL-14与性诱剂诱捕器、频振式杀虫灯的防治效果和产量收益;2015-2016连续两年调查了马铃薯块茎蛾的田间发生规律,具体内容如下: (1)高效球孢白僵菌菌株筛选。从38种球孢白僵菌菌株中筛选出了6种高毒力菌株,分别是NMTL-16、SDDZ-4、SDDZ-8、XJWLMQ-1-11、XJWLMQ-1-1和JLGZL-14,经上述6种菌株侵染的块茎蛾幼虫死亡率可达85%以上,羽化率低于5%。对上述6种菌株进行产孢量和耐热性测定,结果表明JLGZL-14在48℃下的耐热性最强(致死中时达23.12±0.33 min),产孢量最高(3.03×108个/cm2),因此采用固液双相发酵方法将该菌株进行了大规模生产以用于室内生测和后期的田间防效评估。 (2)菌株JLGZL-14对马铃薯块茎蛾的亚致死影响。经球孢白僵菌处理过的块茎蛾的后代与对照组后代相比,卵期、四龄幼虫期、羽化前期、平均世代周期(T)明显缩短(处理组分别为2.73 d、2.5 d、21.86 d、25 d,对照组分别为4.15d、3.85 d、23 d,26.11 d);净增殖力(R0)显著降低(处理组为17.43,对照组为65.80)。因此球孢白僵菌对马铃薯块茎蛾有亚致死影响:通过减短其后代发育历期缩短了蛀食危害时间;通过降低其繁殖力减慢了种群增长速度。 (3)菌株JLGZL-14与杀虫灯、性诱剂的田间防效对比。发现杀虫灯防效最好(9%)、亩挽回产量损失最高(146 g)、亩净增值收益最大(270.6元),显著高于性诱剂诱捕器(6%、84 g、127.8元)和球孢白僵菌JLGZL-14(4%、24g、37.6元)处理组。球孢白僵菌主要侵染马铃薯块茎蛾的幼虫,田间试验表明对马铃薯块茎蛾有一定的防效,而杀虫灯和性诱剂则针对成虫,因此可集成这几项绿色防控技术,用于马铃薯块茎蛾的综合治理。 (4)菌株JLGZL-14与杀虫灯、性诱剂的两两集成防效对比。三种集成模式对比结果表明,杀虫灯+性诱剂集成的防治方法的防效最好(13%)、亩挽回产量损失最高(253 g)、亩净增值收益最大(444.4元),显著高于杀虫灯+球孢白僵菌集成模式(11%、169 g、306.22元)和性诱剂+球孢白僵菌集成模式(9%、146g、241.4元)。因此,根据马铃薯块茎蛾的田间发生规律,在其成虫高峰可联合使用杀虫灯和性诱剂;幼虫高峰可联合使用杀虫灯和球孢白僵菌;在杀虫灯不能覆盖到的地块,联合使用性诱剂和球孢白僵菌。 (5)马铃薯块茎蛾田间发生规律。通过2015年和2016年对春季马铃薯上的害虫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发现马铃薯块茎蛾发生于5月底到9月底,并在6月底7月初达到高峰(灯诱数量近百头)。2015年块茎蛾雄虫比例基本一直高于雌虫,2016年雌雄比则呈现季节变化。这为马铃薯块茎蛾的精准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综上,本文在室内筛出了一种毒力高且稳定高产的菌株JLGZL-14,发现了它对马铃薯块茎蛾的亚致死效应,首次尝试了球孢白僵菌的田间应用并与另外两种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防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