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川西地区高羊茅为主的冷季型草坪中的杂草为研究对象。在对该地区杂草调查的基础上,通过Nearest Neighbor聚类法对杂草群落进行了分类,并对这些群落类型形成的原因做了初步的探讨。同时,通过定点观测和根据气象资料,对冷季型草坪杂草的发生规律及其与温度、光照、降水量的相关性(P<0.01和P<0.05)进行了研究。并在上述基础上,对杂草群落的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该区常见杂草共69种,分属27科。其中菊科杂草最多,共发现11种,占15.94%;其次为禾本科杂草,发现10种,占14.49%;苋科6种,占8.70%;莎草科杂草4种,占5.80%;再次蓼科、天南星科、唇形科各3种;石竹科、十字花科、毛茛科、大戟科、豆科和木贼科各2种;酢浆草科、紫草科、寻麻科、罂粟科、车前草科、堇菜科、黑三棱科、桑科、蔷薇科、玄参科和茜草科各1种。 2.该区的冷季型草坪杂草共分为8类群落,其小春季2类、夏季3类、秋冬季3类。管理水平和小环境都是影响冷季型草坪杂草群落的重要因素。 3.冷季型草坪杂草全年有3次明显的发生高峰。分别发生在早春(3月中下旬),春末夏初(5月上旬到下旬)、秋末冬初(11月初至11月中下旬)。而仲春、盛夏至夏末秋初虽然有一定量的杂草发生,但其发生量远远低于3次发生高峰,冬季(11月底至次年2月初)则很少见到有杂草发生。在杂草的发生过程中,其动态和温度、日照等气候因子关系密切。 4.春季除草剂高特克与收乐通混用、夏季使它隆与扑草净混用、秋冬季快灭灵与高渗异丙隆混用在三次杂草发生盛期到来时及时使用,能够行效地将占发生总量大部分的杂草控制住。在每两次用药的间隔期剩余的杂草和发生的杂草并不多,这部分杂草在草坪草的竞争下和通过修剪等管理措施,完全能将其控制在不影响草坪景观的范围内。 5.经方差分析(P<0.05)显示,局部用药比全面用药在防效上没有明显的降低,而且局部用药在单位面积用药量和药剂浓度与全面用药相同的情况下,总用药量只占全面用药总用药量的33.47%—56.47%,从而大大降低了总用药量,有利于节约杂草控制成本,降低除草剂残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