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童年——民族旅游背景下儿童成长的启示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1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合国官员曾这样描述中国西北的这个边陲村落“这里是地球上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地方,她的存在,证明人类过去有着无比美好的栖身地。”   这块“地球上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地方”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的禾木哈纳斯蒙古族乡禾木村。如今,它已是中国边地旅游开发的宠儿。广告语言称它为“神的自留地”,养育着“云间部落”图瓦人,多彩秋天的颜色是“神打翻的调色板”。这个边陲小村落俨然成为新疆旅游大潮中的一朵绚丽浪花。禾木村位于喀纳斯大旅游区内。2011年,该区累计接待游客90.66万人,门票收入9645万元。①2012年夏季,禾木379户,1539人日均接待游客3000多人。②一个人口仅为千余人的少数民族村落何以承载年均近百万的游客?如果说这还是家园,它对禾木的未来主人——村里的孩子会有着怎样的影响?孩子们与游客相互间各有什么印象?这会不会影响孩子成长的导向体系和将来的文化传承?   按照道家哲学,婴儿能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③孩子是家庭、民族、国家、社会继往开来的希望所在。儿童更是祖先和自然发送给我们,又由我们转发未来的生命形态和人文信息载体。本文因而要用民族学人类学视角探究旅游者与民族旅游目标社区儿童的关系,进而透过他们的命运来思考社会应当如何示范,配合家庭和学校来保护边疆民族的文化生态家园,寻找各民族互惠互主共生共荣之道。本文分为六个章节:   第一章介绍选题缘起和意义。旅游跟人类学的不谋而合之处,就是都要想象、见证和呈现异地异邦异域异乡的人与文化和自然。2011年和2012年暑假,笔者两次带着“想象”,分别以旅游和田野调查为目的前往禾木村,并通过接触发现了当地童年的“别样”生活经历。本章就是要从笔者经历的事件里,凸显出“儿童”这一特质,再用民族学人类学角度做出深描,然后抽丝巢湖,揭示旧发展观和发展方式支配的现代民族旅游,如果没有当地人与游客的互主意识和由此生发出来的自制自律,就不仅难以帮助边疆少数民族“去边缘化”,提升他们相对于游客的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反而会通过外在文化霸权对孩子的潜移默化,加剧区域、阶层和民族间的隔膜。   第二章先描述阿尔泰地区古时“肥地沃土”、“理想之国”的形貌,呈现禾木的生态和人文环境。现代交通通讯和旅游兴盛之前,广阔山林是对人类的严格约束,远离定居文明中心而直接面对自然生态的禾木居民,秉承天人合一自然至上的生态观并将此文化传承给后人。   第三章“童年与暮年”的第一部分“童年”,通过对租马女童、羔羊主人、外来谋生者等几个有典型性的儿童日常生活记录,说明旅游产业的喧闹和游客的喧嚣对当地儿童少年的影响。第二部分“暮年”又描写了村子里最早的医生和被视为“形象代言人”的舒开老人与游客交往的不快经历。如果说孩子的童年是禾木的未来,那迟暮的老人则代表了禾木曾经的童年。本章通过对比祖孙两代人的记录,揭示现代旅游对当地世道人心的消极影响。   第四章“成长的烦恼”,从政府、学校和村落家庭三个场景来呈现当地儿童成长的困境。笔者通过访谈三个场景里的主角即官员、老师和家长,揭示他们面对游客大潮,为孩子经营成长环境做出的努力。本章旨在透过老师和家长的无奈,说明外来游客进入原住民家园过深及其无所忌惮的言行在无意之中对孩子形成的伤害。   第五章“家园的困境”用村里的故事来呈现禾木旅游的“主客”矛盾和困境,说明游客作为“上帝”,是造成禾木困境的主要方面,探讨通过动员游客转变观念改良行为来化解囚徒困境之道,同时用外来村民跟当地官员的对话,提出保护“少数民族生态家园”和儿童文化家园的问题,以此强调游客作为儿童“导师”的社会责任意识。   第六章结合中共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的特别关注,提出了禾木旅游从“富民保景”到“维权保民”的观念转型或范式转换的必要性,并延伸讨论了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观从社会发展史向文化生态学转型的必要性。从顺乎自然、追求发展到家园危机,是当地人经历的三个阶段。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位一体”格局和目标,代表着主流社会转变发展方式的决心。这种转变向当地政府及禾木游客提出了尊重和维护原住民家园的责任。禾木故事作为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缩影,提出了外来投资者和当地政府在开发当地资源和追求经济发展时必须以人为本,通过维护原住民权益来体现国家讲信修睦,重建社会道德尊严和恢复自然生态平衡的意志。
其他文献
采用电阻加热燃烧室直连式试验台和甲烷燃烧加热燃烧室直连式试验台, 开展了来流加热方式对煤油燃料超声速燃烧室燃烧性能的影响研究.在对比试验中, 燃烧室入口纯净空气来流
为贯彻国家新闻出版署整顿报刊工作的精神,进朱林一步提高消防报刊质量,全国消防专业报刊座谈会于7月5日至9日在山西省五台山召开。来自各地的消防报刊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公
宁巴村传统砌墙技艺是藏民族在其历史大发展过程中根据本民族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等因素,并在实践过程中同藏传佛教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
沔城回族镇是长江中游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散杂居多民族社区,其民族多元性和宗教生活多样性,决定了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和民族关系的复杂性。生活在沔城回族镇的回族人口虽然不多,但
近几年来内蒙古地区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有力的支援了国家的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与此同时带动了地方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但资源开发对当地牧民带来的利益却有限。矿产开发不仅
随着社会的变迁,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流动穆斯林作为流动人口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有着独特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这使得他们与流入地的融合比普通流动
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许多地方的发展实践已经证实,通过实施城镇化战略,可以达到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的战略目标。由于各地区
自1999年开始,为保护三峡库区环境,减轻库区环境容量压力,保证三峡库区的长治久安,国务院调整了三峡库区移民政策,加大了移民外迁安置力度。截至到2004年为止,总共有16.6万三峡库区
1 建筑形式的演变 1.1 平面的演变 由于沈阳地区村镇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住宅建设水平也存在校大差,其建筑平面形式可归纳为:“第一代村镇住宅”、“第二代村镇住宅”“第
建国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条件不断改善,各民族人口逐渐进入良性发展阶段,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人口生育模式从传统的无序生育向计划生育模式转变,人口死亡率逐渐降低,人口素质得到巨大提升。在中国各民族人口发展过程中,朝鲜族人口发展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诸如,较早进入人口负增长,持续的强势人口流动以及较高的死亡率。朝鲜族人口发展的这些特点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人口发展状况来看,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