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IL-1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以及其和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初步探讨IL-17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机理。方法:1.收集5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IL-1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2.收集5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切片,分析IL-17的分布与结直肠癌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首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血管内皮标志CD3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分布,并进行微血管密度计数。然后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IL-17与结直肠癌组织MVD的相关性。3.分析结直肠癌中IL-17与VEGF-A的关系。首先,收集5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观察VEGF-A的表达情况。然后用卡方检验分析IL-17与VEGF-A的相关性。同时,流式分析结肠癌细胞株IL-17受体(IL-17R)的表达,选择高表达IL-17R的细胞株。以50ng/mL的IL-17A刺激细胞后,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刺激前后的VEGF-A基因的表达差异。4.分析结直肠癌细胞株在IL-17刺激前后后趋化因子CXCL6/CCL2的表达情况。以50ng/mL的IL-17刺激IL-17R高表达的细胞株,荧光定量PCR检测刺激前后趋化因子CXCL6/CCL2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我们发现,IL-17的阳性染色主要分布于肿瘤间质和癌巢周围,且伴有炎性细胞的浸润。IL-17的阳性表达为28例,阴性表达为27例。在大肠管状腺瘤和正常的大肠粘膜组织中,IL-17为阴性表达。2.以血管内皮标记物CD31染肿瘤血管内皮,参考Weidner等人方法,统计肿瘤MVD,然后研究其与IL-17表达的相关性。发现IL-17高表达时,MVD值为90.00±32.66;IL-17低表达时,MVD值为66.89±32.83。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得出结论:肿瘤MVD与IL-17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2)。3.免疫组化对结直肠癌组织中的VEGF-A进行染色,运用卡方检验分析IL-17的表达与VEGF的相关性,结论为IL-1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相关(P<0.05)。流式筛选IL-17R高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株,选择细胞株LS174T和LOVO(其IL-17受体的表达分别为98.05%和97.63%),以IL-17刺激这两株细胞3h后,其VEGF基因的表达为未刺激的3.8倍和4.87倍。说明IL-17可以上调结直肠癌细胞的VEGF。所以得出结论,IL-17通过上调结直肠癌细胞的VEGF表达进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4.以IL-17刺激高表达IL-17R的结直肠癌细胞株LOVO, LS174T和HCT116 3h后发现CXCL6的基因表达上升为0h的5.27倍,2.61倍和1.3倍,CCL2的基因表达上升为0h的1.17倍,3.4倍和10.37倍。因此,我们得出结论为IL-17通过上调趋化因子CXCL6和CCL2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结论:IL-1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恶化程度相关。进一步究其原因为IL-17通过上调结直肠癌细胞的VEGF和趋化因子CXCL6和CCL2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进而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