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省华宁县盘溪镇是珠江上游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散杂居多民族社区,其民族的多元性和特殊的地理区位决定了其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宗教种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研究散杂居民族宗教多样性的典型个案。
多民族散杂居,本质上就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共存。民族宗教的多样性研究正是基于各民族文化的特殊性表现在交往过程中的接受或抗拒而展开的。由于长期交相杂居,散杂居地区的少数民族在体质特征方面的差异已经不甚明显,凸显出来的正是各自民族文化上的特殊性。在长期的相处互动过程中,各民族在不断的自我调适和相互适应过程中整合为一个具有很强地域特征和群体特色的文化体系。所以说,散杂居地区的宗教互动是一个动态的,经由差异、不适应(甚至冲突)、适应到共存的多次反复的过程。在一段时间内,随着外因(社会政策环境)和内因(民族认同与宗教认同)的转变,犹如一个反应链而不断重复这些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环境的转变,散杂居民族文化变迁及民族关系的变化势必带来其宗教信仰方面的变化,同时也会深刻影响到宗教内部及宗教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盘溪各宗教在共生共存的社会条件及长期混融互渗的格局影响下,适应不同信仰群体的需要,吸收、融入其他宗教的文化成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宗教发展模式。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宗教学、民族学、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对盘溪宗教多样性进行历时和共时的比较研究,分析散杂居民族宗教多样性形成的原因、过程、特点及趋势,透视宗教多样性前提下宗教与宗教之间、宗教内部元素之间的互动模式,提出了基于宗教多样性前提下的“宗教生态平衡”的形成模式,为进一步推进对散杂居民族宗教多样性的研究以及宗教问题的处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除导言以外共有四章。
第一章对盘溪镇散杂居格局与宗教多样性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民族志的叙述,通过分析当地民族、宗教的基本情况,彰显盘溪的多元文化特征,为后文的阐述做了铺垫。
第二章从“司娘”跳神仪式、制度化宗教——基督教与当地汉族、彝族民间信仰之间的互动两个方面来探讨不同宗教对其他宗教元素的借鉴和吸收。
第三章以民族志的角度叙述了当地汉族、彝族、回族在不同宗教文化影响下形成的丧葬习俗,并从一场彝族丧葬仪式中基督徒与传统信仰者之间的争论入手分析基督教与当地传统宗教之间的互动,之后探讨了伊斯兰教徒对其他宗教文化元素的借鉴和吸收以及盘溪宗教生态系统的运动规律。
第四章基于对宗教对话这一主题的分析,阐述宗教生态运动变化的模式及宗教生态平衡的三层内涵,探讨构建宗教的“共生互补”秩序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