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坑涌水量是确定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关系到矿山的生产安全与成本,对矿床的经济技术评价有很大的影响;也是矿山设计与开采部门制定开采方案,确定矿坑排水能力,制定疏干防治措施,设计排水系统与设备的主要依据。本文以河北省秦皇岛某铁矿为研究对象,进行矿坑涌水量的预测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在分析了矿区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矿区勘探时的钻孔资料,利用GMS软件建立了矿区的三维水文地质结构模型,从东西、南北向及组合的剖面系统地对矿区的含水层及隔水层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矿区顶部被巨厚第四系第一含水层完全覆盖,地表起伏不大;第一隔水层分布连续,较好的阻隔了第四系第一含水层与第四系第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第四系底部粘性土层,分布不连续,只在矿区的东北部及西南部部分地区有所分布,厚度较小;基岩强风化带与第四系直接接触,分布连续,天然状态下,对阻隔第四系第二含水层与基岩裂隙水之间的水力联系有一定作用,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层与构造裂隙含水层之间则没有隔水层相隔。在三维水文地质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矿区地下水系统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矿床的充水因素,对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概化,建立矿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依据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结合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建立相应的地下水数学模型,然后利用Visual MODFLOW、GMS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利用稳定流流场及抽水试验观测孔水位数据对模型进行识别检验,采用手动和PEST模块相结合的方式调整模型参数。利用识别后的参数及观测孔计算水位进行矿区参数灵敏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基岩裂隙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对计算水位的影响最大。通过识别检验后的数值模型对矿区南北矿段不同开采中段的矿坑涌水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当开采中段为-150m时,单独开采时北矿段和南矿段矿坑涌水量分别为7020m3/d、22950m3/d,联合开采时矿坑涌水量分别为6500m3/d、22100m3/d;当开采中段为-280m时,单独开采时北矿段和南矿段矿坑涌水量分别为9880m3/d、44200m3/d,联合开采时矿坑涌水量分别为9100m3/d、39950m3/d;当北矿段开采中段为-385m、南矿段开采中段为-419.5m时,单独开采时北矿段和南矿段矿坑涌水量分别为11700m3/d、71400m3/d,联合开采时矿坑涌水量分别为11180m3/d、66300m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