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APCI技术对天冬氨酸(Asp)和谷氨酸(GLu)进行了离子化,质谱对产生的去质子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碎片产物的分析中发现去质子天冬氨酸裂解时有三种离子产物,分别是[Asp-H-(C02]-(m/z88)、[Asp-H-NH3]-(m/z115)和[Asp-H-H20]-(m/Z 114),去质子谷氨酸裂解时有两种产物,分别是[GIu-H-C02]-(17m/z 102)和[GLu-H-H2O]-(m/z 128)。实验后他们发现当电压小于120 V时,[Asp-H-NH3]-的产率高于[Asp-H-C02]-的产率;当电压大于120V时,[Asp-H-NH3]-的产率低于[Asp-H-CO2]-的产率,这说明碎片产生过程中电压变化产生的温度效应对动力学过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于谷氨酸来说,不管锥孔电压如何变化,[GLu-H-H20]-的产率始终高于[G1u-H-C02]-的产率。在CID过程中分子离子和中间体碎片一般会发生重排异构化,这也就暗示了会有不同的碎片化通道,可能会得到不同的产物。因此去质子天冬氨酸的谷氨酸裂解后得到的产物的结构、去质子天冬氨酸的谷氨酸的裂解路径和温度对优势反应路径是否有显著影响成为基本的科学问题。本研究在B3LYP/6-311++G(2df,2pd)和MP2/6-31+G(d,p)计算水平下对去质子天冬氨酸[Asp-H]-和去质子谷氨酸[GLu-H]-的碎片化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理论研究。利用构建的反应Gibbs自由能势能面研究了去质子天冬氨酸和去质子谷氨酸脱去C02、NH3和H20碎片的反应路径和碎片化分子离子产物的结构,对相关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分析,同时也研究了不同温度对碎片化反应脱去C02、NH3和H20解离通道的影响,确定了不同温度范围内的优势反应路径与优势分子离子产物,并与实验中猜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为建立去质子氨基酸共性基团的裂解模型、为更好地判断去质子氨基酸的裂解方式及碎片化产物结构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