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zjs19890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适应能力是青少年阶段最需要发展的能力之一,其直接关系和影响着未来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以及与他人的交往等方面,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近年来,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被很多研究者所关注。有研究发现,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与自我效能感、受欢迎度、父母收入水平等有关。但是目前很少有探讨心理弹性的变化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机制,本研究拟从心理弹性角度入手,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本研究分为两部分,以年龄11~18岁之间的1004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第一部分中研究采用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SAS-SSS),调查了兰州市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心理优势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现状以及性别、年龄、父母收入水平、是否独生子女、户籍和父母学历方面的差异。  研究发现:  (1)兰州市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心理优势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在性别方面有显著差异,男生适应能力显著高于女生。  (2)在年龄方面也有显著差异,低年龄组(11~14岁)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心理优势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显著高于高年龄组(15~18岁)学生。  (3)研究发现了城市学生青少社会适应能力显著好于农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4)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社会适应能力普遍比非独生子女好。  (5)研究发现,父母收入越高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越强。  (6)研究还发现,父母有大学及大学以上文化程度,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越强。  第二部分中,研究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EMBU)、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以及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SAS-SSS),探讨了家庭教养方式、心理弹性(乐观性、坚韧性、力量性)以及青少年社会适应(心理优势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青少年社会适应与母亲家庭教养方式和心理弹性三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青少年社会适应于父亲家庭教养方式和心理弹性三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心理弹性在母亲家庭教养方式和青少年社会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弹性在父亲家庭教养方式和青少年社会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本研究结果为增强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一定理论指导,从青少年社会接触时间、性别差异、户籍差异、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收入等方面给予一定建议。研究还尝试指导父母使用积极的教养行为。在心理干预中,研究建议,提高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可以从青少年的心理弹性入手,以提高其心理弹性,可达到很好的咨询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多管齐下、灵活自如地调整自身的体育课堂教育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尽快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积极状态转变。  关键词:学习兴趣;主体;游戏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实际年龄较小,因此他们的学科学习活动多依赖于自身对该学习科目的主观学习情感态度,具体表现为持有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自身最终的实际学习效果。正所谓“有了兴趣才有了学习的强大动力”
7月2日,2015多伦科技杯“安全行·中国”微电影创作大赛颁奖典礼在北京八一剧场举行。本次大赛评委会主席、著名导演翟俊杰,公安部宣传局副局长孙洁,公安部交管局副巡视员李泽军,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樊汉国、秘书长王京,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康健民、秘书长饶曙光,北京电影学院管理学院院长吴曼芳、副院长郁笑沣,中国警察网总编辑刘元林,南京多伦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张秋南出席了颁奖典礼。参加颁奖典礼
摘要 陶瓷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烧制历史,从古至今,陶瓷制作在中国历代所显现出来的特征与时代社会意识形态有着密切联系,且近年来符号学的引入为解释艺术行为和艺术创造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依据中国陶艺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分别研究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并在时代社会思潮和艺术观念的大环境下探究有关中国陶艺发展的代表性符号,意图从符号学的角度解释中国陶艺发展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关键词:艺术 陶艺 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