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西伯利亚高压(Siberian High,SH)是北半球冬半年位于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的强大冷高压系统。本文利用1980-2020年的再分析资料,通过诊断在年际尺度上冬季西伯利亚高压振幅异常变化时热带太平洋、北太平洋和东亚地区的海洋和大气异常响应的演变,揭示了冬季SH异常对次年冬季的ENSO事件存在的触发作用,并做出了可能的机制解释,为寻找潜在的ENSO年际预测因子提供新的线索。结果表明:(1)冬季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伯利亚高压(Siberian High,SH)是北半球冬半年位于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的强大冷高压系统。本文利用1980-2020年的再分析资料,通过诊断在年际尺度上冬季西伯利亚高压振幅异常变化时热带太平洋、北太平洋和东亚地区的海洋和大气异常响应的演变,揭示了冬季SH异常对次年冬季的ENSO事件存在的触发作用,并做出了可能的机制解释,为寻找潜在的ENSO年际预测因子提供新的线索。结果表明:(1)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对次年冬季的ENSO事件起着重要的触发作用。冬季的西伯利亚高压的变化与次年的热带太平洋SST异常有很好的负相关,并且西伯利亚高压与次年ENSO之间是非对称响应,正位相的西伯利亚高压事件对次年拉尼娜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北半球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强(弱)时,北太平洋下游地区将出现异常增强(减弱)的阿留申低压。在春末夏初,这种阿留申低压的异常增强(减弱)的协同变化逐渐演变为类NPO的SLP负(正)位相的经向偶极结构。相应地,北太平洋的SST异常也呈现出典型的维多利亚模态负(正)位相的海温异常响应。通过季节足迹机制将副热带北太平洋的表面风异常和海温异常逐渐引导至赤道太平洋,促使Bjerknes正反馈建立产生与拉尼娜(厄尔尼诺)相关的海温异常。在下半年Bjerknes反馈建立之前,北太平洋在西伯利亚高压变化的异常信号的维持和传播过程中起着关键通道的作用。(3)西伯利亚高压变化的异常信号也会通过冬季风传播至热带地区,影响赤道地区的海气相互作用。北半球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增强(减弱)时,中国东部地区出现异常的东南风(东北风)距平;在菲律宾以东地区会出现弱(强)对流和一个反气旋性(气旋性)异常环流,并且在赤道西太平洋有东风(西风)异常。随着时间的推移,赤道西太平洋地区积云对流逐渐增强,在5月达到极值,并在赤道西太平洋引起持续的强烈的东风异常(西风异常);表现出拉尼娜(厄尔尼诺)的环流型。以上工作将冬季的SH变化和次年冬季的ENSO发展联系起来,补充了对ENSO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认识,为解释那些前期在赤道太平洋内部并无明显预兆的ENSO事件成因提供了新的线索,有望成为ENSO的一个有效的长效预测因子。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组织外植体体外培养获得兔角膜缘干细胞(rabbit limbal stem cells,r LSCs),全骨髓法体外培养获得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 BMSCs),对比两种细胞的生长特性,通过细胞形态、干性等选择更适合移植治疗角膜损伤的细胞。建立机械性角膜损伤模型,并将优选的细胞接种在温度响应性培养皿上获取单层
高原东北坡向下游东部地区移动的降水事件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降水系统从高原附近越过第二地形阶梯可影响到华北地区。深入理解这类大范围移动型强降水过程的发展演变特征,不仅有助于提升对复杂地形区降水过程及其对下游降水影响的认识,同时也可为提升我国北方地区强降水预报水平、提高灾害预警能力提供有益参考。本文首先利用台站逐小时降水资料、高分辨率卫星红外黑体亮温产品对自高原东北坡向东移动的降水事件进行了识别,
阅读教学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实际上对应着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在核心素养视角之下,这些能力就是关键能力。从培养学生关键能力这一目的出发,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阅读基础,选择相应的作品,引导学生在比较文本差异性的过程中学会阅读,进而形成核心素养所需要的关键能力。
目的 通过检测颈型颈椎病患者位于督脉和膀胱经颈、背段穴位/部位的压痛阈并与自身及健康受试者对比,定位与之相关的压痛敏化穴位。方法 采用数显机械压力测痛仪分别对颈型颈椎病患者35例和健康受试者30名的督脉和膀胱经颈、背段循行路线上的穴位/部位进行压痛阈测定,通过与自身非敏化部位、健康组相应部位的对比来确定压痛敏化穴位。结果 与颈型颈椎病相关的压痛敏化穴位/部位的定位分别为膀胱经颈段第二侧线的C1~C
2020年6-7月我国南方地区发生了破纪录的持续性极端降水(超强梅雨)事件,已有研究主要针对其季节和年际变率进行剖析。本文利用观测和再分析资料,针对此次事件的季节内变动特征和成因开展研究,揭示了此次梅雨事件的历史极端持续性及其季节内演变特征,特别是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位相摆动对此次梅雨季节内演变特征的潜在调制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夏季印度洋海温异常主模态对MJO活动的影响,初步揭示
诱发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现象对核电厂堆芯损伤和放射性早期大量释放风险有非常大的影响。准确地对诱发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断裂概率进行计算和定值对正确认知核电厂的核安全风险非常重要。文章调研了已有压力诱发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概率的取值计算方法,通过对不同取值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较为合理可行的压力诱发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概率的计算方法。文章推荐的诱发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数据采集和分
本文以贵州、湖南、江西三个省份的电线积冰灾害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域内1961—2019年气象资料、冰冻资料、电线积冰资料和电线积冰的历史灾情资料,揭示了冰冻天气日数、电线积冰日数、标准冰厚极值和最大连续积冰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电线积冰出现起止日的时间变化,采用灾情反演的方法,分不同类型构建了电线积冰灾害等级指标,并构建标准冰厚的气象因子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际和模拟的电线积冰灾害风险分析,绘制
受限于海洋上大气观测资料的缺乏以及对东亚季风低压的关注不够,我们对东亚季风低压系统活动及其影响认识十分有限。近年来,随着卫星遥感技术以及资料同化分析技术的发展,多套全球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得以建立,同时轨迹追踪算法技术也逐步提高,先后有两套全球季风低压系统轨迹数据集(HB2015和VB2020)发布,为研究东亚季风低压提供了条件。本文讨论了两套全球低压系统轨道数据集在东亚季风区的适用性,并利用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