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史学文献翻译,是译界关注不多的一个领域,原因是多数译文被视为教育文献一类。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通过教育史学研究寻找西方发达国家创新、创业的历史渊源和基因,成为学界新的关注点。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作为创业型大学的典范,受到研究者新的关注,目前在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笔者的英汉翻译实践任务《手脑并用:麻省理工学院的诞生》(节选)和《MIT透视:麻省理工学院历史图册》(节选)介绍了该学院的历史及其创业教育发展历程,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该实践报告是在图里翻译规范理论指导,尤其在初始规范理论的“充分性”与“可接受性”视角下,探讨教育史学文献的英汉翻译过程。报告首先介绍了翻译任务的背景、性质、特点、意义及相关的翻译理论;其次对翻译过程进行了描述,包括译前准备、翻译计划及译后审校,重点介绍了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塔托斯翻译软件创建及导入术语库与翻译记忆库的步骤;再次,对译中案例进行分析,以该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各种翻译策略,结合实例,讨论适用于“充分性”处理和“可接受性”处理的诸多情况;而后,笔者通过实验对翻译质量进行控制;最后,对翻译实践进行总结,指出报告中仍待解决的问题,并得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实践发现,在此类文本的英汉翻译过程中,专有名词及词组、语言风格等需要进行“充分性”处理;词汇中的一词多义、常用短语、映射历史背景的词汇及短语以及句式结构等方面需要进行“可接受性”处理。通过质量控制实验可以发现,任务分配、校审方式以及CAT软件的使用影响译文质量;教育史学文献类译文的质量控制可以通过CAT软件实现;图里翻译规范理论对教育史学文献译文质量控制效果收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