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时代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大学生是整个社会最富有朝气、最具创造性的群体之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期盼。然而,当前大学生生命观现状不容乐观,校园中时有发生的自杀、他杀及各种暴力事件令人触目惊心,部分大学生显现出生命意识淡薄、理想信念缺失、抗挫能力低下、生命价值模糊等状态亦令人堪忧。高校学生的生命观现状,提示我们应重视与加强生命教育研究。道家哲学的本质是生命哲学。庄子作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尤为关注生命问题,其哲学体系蕴藏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他揭示生命的苦难、追求心灵的自由、思考生命的本质、关注生命的价值,形成了内涵丰富且见解独特的生命观。因而,系统阐释庄子生命观之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当代价值,有助于夯实生命教育的传统文化根基、丰富生命教育实践、促进大学生生命健康发展。本文采用调查问卷与个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生命观、生命教育现状展开了实证研究。根据调研数据与访谈结果,论文客观剖析了当前大学生生命观存在的思想偏差,揭示了大学生生命教育在目标、内容、实践层面的欠缺之处。在此基础之上,文章通过对庄子生命观的价值旨归、主要内容以及教育实践的系统梳理、归纳总结,探寻并揭橥了庄子生命观之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价值、内容价值和实践价值。庄子将“道”视为生命存在、活动与发展的依据。“敬畏道”“效法道”“达至道”是庄子生命观的价值旨归。“敬畏道”要求人们在“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中有所为、有所不为;“效法道”要求人们一方面以道的“普遍性”为依据,维护生命的平等和多样,另一方面以道的“规律性”为依据,自然无为、尊重生命本然;“达至道”要求人们在构建“人与天一”的生命世界与培育“藏天下于天下”的生命境界中,为生命发展创设理想外部环境和宏大内在格局。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目标不够明晰,深入发掘庄子生命观的价值旨归,将有助于促进其教育目标由模糊走向清晰,树立“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生命”的目标导向。庄子生命观包涵自然生命观、社会生命观和精神生命观三个方面的内容。其自然生命观所提倡的“保身、全身、爱身”“养生而不益生”“重生而不惧死”等思想,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贵身观、养生观、生死观;其社会生命观所强调的“养亲”“事君”“均调天下”“退仁义、宾礼乐”“由技入道”等思想,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责任观、生命道德观、生命实践观;其精神生命观中“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哀莫大于心死”“立鲲鹏之志”等思想,对大学生生命情感教育、生命意志教育和生命理想教育具有重要启迪。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十分零散,缺乏基于人之生命存在方式的系统性构建。庄子生命观所蕴含的珍爱自然生命、塑造社会生命和高扬精神生命等思想,无疑对充盈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促进其由零散走向系统具有借鉴意义。庄子善于将纷繁复杂的社会事件(政治、经济、文化等)转换为教育事件以阐发事件背后的深意。《庄子》文本中的人物大多是师生关系,内容则基本上是传道、授业、解惑。庄子生命观的价值旨归和思想内核,正是借由具体的教育实践来传递和表达的。纵观《庄子》全文,庄子生命观的教育方法丰富多样,教育场域非常宽阔,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还包括家庭和社会。其生命观的教育实践,为丰富与拓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方法与路径提供了思想资源。需要指出的是,庄子生命观尽管拥有诸多值得传承和弘扬的价值与精神,然而受时代背景、社会历史、认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某些内容难免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存在一定程度的扞格。为此,大学生生命教育在借鉴庄子生命观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掘、继承、弘扬其思想精华,做好“照着讲”的工作;另一方面应立足现实问题与时代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做好“接着讲”的工作。